打开APP

研究研究揭示榕树气生根发育、性别决定和榕-蜂协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

 榕属植物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类群,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榕属植物和与传粉榕小蜂有的高度专性共生关系,在探讨物种形成、动植物协同进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榕树和榕小蜂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信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以上榕树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10月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进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课题组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

2020-10-10

哈佛科学家开发预测寿命的“生命时钟

 通常我们按照日历计算,以出生时间为起点,计算至今活了多久。然而,这种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未必真正体现一个人的生理年龄(biological age)。毕竟,遗传、营养、感染、压力等种种因素会让老化速度因人而异,每个人“显老”的程度不一样。为了更准确地测出一个人老化、衰弱的程度,科学家们开发了一些方法,例如测肌肉力量或步态

2020-09-17

Science:不同的生化反应速度导致物种特异性的分节时钟周期

2020年9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京都大学、西班牙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庞培法布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 “分节时钟(segmentation clock)”---一个控制胚胎体型形成的基因网络---在人类中的进展速度比在小鼠中更慢,原因在于人类细胞中的生化反应更慢。生化反应速度的差异可能是物种间发育节奏差异

2020-09-21

Nature:母体肠道微生物组竟影响胎儿大脑发育

2020年9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报道,在小鼠怀孕期间,生活在母体肠道中的数十亿个细菌和其他微生物调节着关键的代谢物,这些小分子对胎儿大脑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9月23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he maternal microbiome modul

2020-09-29

J Neurosci:关键蛋白调节大脑发育

正常的大脑发育需要神经元和非神经元(也称为神经胶质)细胞之间的精确相互作用。筑波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揭示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的丧失如何导致神经胶质细胞破裂并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

2020-09-25

Laser Physics Letters:新研究有助于治疗宫颈发育不良

近日,莫斯科国立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来诊断和治疗宫颈癌前病变。新方法被证明对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都是有效的。

2020-10-01

角形类系统发育研究取得进展

犀牛和貘在外形上差别较大,但两者均属于奇蹄目,形态和分子生物学的证据表明两者构成姐妹群,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来,统称为角形类(Ceratomorpha)。虽然现生的犀仅包括四属五种,貘仅有一属四种,但是在新生代(6500万年前至今)的较长时期内,角形类是非常繁盛、多样的类群。约5000万年前的早始新世,北美和亚洲出现最早的貘超科成员Heptodon,之后出现的

2020-09-23

研究揭示类泛素分子Nedd8调控斑马鱼卵巢和第二性征发育的机制

Nedd8是一种类泛素分子,在E1、E2和E3等酶的酶促作用下,与靶标蛋白共价结合,引起靶标分子的Neddylation修饰,影响靶标蛋白的活性、稳定性或细胞定位。然而,由于动物模型的欠缺,研究人员对Nedd8的在体生物学功能仍缺乏了解。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低氧生物学学科组博士生于光晴等,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斑马鱼中敲除nedd8基因。

2020-10-01

维昇药业与罕见病联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助力中国软骨发育不全疾病研究

 2020年9月27日,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罕见病注册登记与诊疗规范培训在上海成功举办。会议期间,维昇药业与中国罕见病联盟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未来5年内,围绕软骨发育不全(ACH)领域开展一系列举措,改善中国ACH的诊疗现状,提高对中国罕见病尤其是ACH的认知,从而促进中国罕见病整体诊疗水平的提升,最终改善中国罕见病患者的诊疗方案和生活质量。

2020-09-28

研究解析核心十字花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关系

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或Cruciferae)植物约有351属3977种,是一个全球分布的自然类群,包括常见绿叶类蔬菜、油料作物油菜、园艺观赏植物香雪球等。该科有模式植物拟南芥,也是被子植物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发表最多的科之一,为研究全基因组加倍、环境适应机制、基因功能进化等重要生物学问题提供了机会。十字花科的分类学研究历史悠久,近年来的分子系统学研

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