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首次解析神经母细胞瘤单细胞图
神经母细胞瘤(NB)是神经-衍生的恶性肿瘤的一种亚型,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瘤。尽管进行了广泛的研究,NB的潜在发展起源仍不清楚。2020年9月17日,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Cancer Cell 在线发表题为“Glial Metabolic Rewiring Promotes Axon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
研究发现VPS28调控生长素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
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在泛素化质膜蛋白的胞内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SCRT复合体主要参与多泡体形成、胞质分裂和病毒出芽过程。该复合体含有多个组分,在动物中研究较多,而在植物中一些组分的功能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程佑发研究组通过遗传筛选,获得胚胎和幼苗缺失子叶的拟南芥ncp104 pid双突变体,研究发
两篇Science论文成功设计发育信号,有望为再生医学指明方向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一个微小的胚胎要想发育成一个成年的有机体,它的细胞必须以精确的模式发育,并以精心安排的方式与周围的细胞相互作用。为了构建复杂的组织和器官,所有这些发育中的细胞都必须不断地回答一个基本的、但令人惊讶的困难问题:我在哪里?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主任Wendell Lim博士说,“在再生医学领域,
Science:发育期间,顶端应力纤维不仅协助维持细胞的形状,而且也调节细胞的大小
2020年10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有机体发育过程中,机械力会对细胞施加压力,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想知道细胞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它的形状,从而保持健康。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居里研究院、索邦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细胞利用称为顶端应力纤维(apical stress fiber)的微小纤维来帮助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保持它
研究揭示视黄酸对海马育儿袋发育与怀孕过程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林强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钱培元团队合作,以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为研究对象,揭示视黄酸(Retinoic acid)在雄海马育儿袋形成和怀孕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与生理调控机制(图1)。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The Innovation上。在动物界,繁殖过
肠道微生物组或在个体出生前就已经在其母体子宫内开始发育了!
2020年10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拉筹伯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健康的菌群或许在个体出生前就已在其肠道中“茁壮成长”了。研究者表示,机体的肠道微生物组或许在胚胎在子宫内生长到5个月时就已经开始发育了,肠道微生物组对于机体的生存至关重要,同时其还与消化
研究发现蛋白异常“液液相分离”导致人类发育性疾病新机制
9月30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继东课题组与研究员刘聪课题组合作,在Cell上发表题为Phase separation of disease-associated SHP2 mutants underlies MAPK hyper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非受体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人类发育性
Science:揭示粘附密码确保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组织和解剖结构正确形成
2020年10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显微镜下,每一个多细胞有机体生命的最初几个小时都显得异常混乱。在受精后,曾经平静的单细胞卵子一次又一次地分裂,很快就在快速生长的胚胎中形成了视觉上混乱的细胞战场。然而,在这种明显的大混乱中,细胞开始自我组装。很快,空间模式就出现了,成为构建组织、器官和从大脑到脚趾等复杂解剖结构的基础。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
研究研究揭示榕树气生根发育、性别决定和榕-蜂协同多样化的分子机制
榕属植物是热带雨林的关键类群,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多样性。榕属植物和与传粉榕小蜂有的高度专性共生关系,在探讨物种形成、动植物协同进化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榕树和榕小蜂高质量参考基因组信息的缺乏,严重制约了以上榕树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10月8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陈进课题组与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课题组等国内外研究团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