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ANCA相关性血管炎发病机制与遗传组分存在关联
根据一项于2012年7月19日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对ANCA(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 即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表明遗传组分也促进疾病易感性产生...
JINCI: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使用增加乳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2013年3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杂志上的最近研究证实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使用后,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此外,肿瘤预后对于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使用者和非使用者之间是相似的,但激素治疗的妇女乳腺癌发病率、死亡率可能会更高。
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病患者表现出异常的面孔情绪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重要社会认知功能缺损是面孔情绪识别异常,其异常程度也是病人功能恢复的一个关键性决定因子。该领域已有的研究存在几个方法学上的问题:首先,被试常常是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缺乏对于早期发病病人或者疾病潜伏期个体的探讨;其次,对普通人而言,面孔情绪识别很大程度上受到情境信息的影响,而目前很少有学者关注情境信息是如何影响病人的面孔情绪识别的;最后,面孔情绪识别是一个动态化过程...
Oncogene:揭示为何癌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2012年8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癌症中心的一篇研究综述揭示了癌症是和年龄相关的,癌症在老年人中的发病频率比在年轻人中高许多。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Oncogene上,文章中研究者反对传统的观点,传统观点认为老年人癌症发生是由于引发癌症突变的积累所导致的。
Nat Genet:揭示卫生条件改善后索氏志贺菌发病率为何反而增加
如今,研究人员发现几个世纪前在欧洲出现的一种细菌在全球正在扩散至经历快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国家。已知随着发展中国家变得越来越工业化,导致痢疾(dysentery)的弗氏志贺菌(Shigella flexneri)感染数量在下降,而且这种下降是与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和可能最重要的是获取清洁的水相关联,但是另一种导致痢疾的细菌索氏志贺菌(Shigella sonnei)的发病率实际上却在增加。
Cancer Prev Res:脂质代谢基因或可鉴别出不同类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2013年3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 Prev Re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一系列新发现的和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的过表达或者低表达,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鉴别出,是否女性处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或者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风险之中,而且该项研究也为开发一定的预防乳腺癌的措施提供了帮助和希望。
:夜班或增加卵巢癌发病风险
2013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文章称,上夜班会增加卵巢癌的发病率。 该文章分析了1101位晚期卵巢癌病人,389位早期病人和1832位正常女性。所有的被试者年龄介于35至74岁。科研人员询问所有被试工作时间,以及是否上夜班。
Nature Communication:研究揭示青年型帕金森氏症发病分子机制
日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胞内的线粒体质量下降时,与帕金森氏症有关的一种基因会出现“自我磷酸化”现象。了解这一机制有望促进青年型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8月22日发表公报说,其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正常的“PINK1”基因在线粒体出现异常时会被激活,与磷酸结合,出现“自我磷酸化”现象,然后将信号传递给“Parkin”基因,后者负责将异常线粒体分解。
Cancer Res:研究发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发病机制
2013年4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一项研究证实蛋白质menin突变导致遗传性癌症综合征MEN1(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MEN1患者个体发展罹患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胰岛细胞癌症风险大幅增加。 目前,研究人员仍然没有完全理解menin的突变如何导致MEN1综合征,更重要的是menin的突变可能导致哪条分子途径失调。
荷兰科学家破解了致命病毒NCoV感染人体发病机制
近日荷兰科学家通过研究NCoV表面蛋白,破解了其发病机理。 在中东发现的这种NCoV病毒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感染了15人,其中有9人已经死于该病。这种致命病毒会感染人体细胞、尤其对肺部的损害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