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开发出特异性靶向癌干细胞的LSD1抑制物

癌干细胞,图片来自美国癌症研究协会。 中国香港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和美国内华达癌症研究所联合执行一项合作性抗癌研究,开发出一类新的特异地靶向多能性癌细胞的LSD1抑制物,其中LSD1是一种在很多肿瘤中高度表达的组蛋白去甲基酶。这类抑制物是由9种结构类似的化学物组成,它们在体外能够抑制LSD1的酶活性---当中最有效的是CBB1003和CBB1007。

2012-11-18

Genet:胚胎发育中染色质修饰特异性组合决定增强子活性

称作染色质修饰化学标记(绿色)激活称作远程控制器的增强子(黄色),将一个基因(红色)开启或关闭。图片来自 EMBL/P. Riedinger。 当胚胎发育时,不同细胞中不同基因被打开以便形成肌肉、神经元和身体其他部分。在每个细胞的细胞核内部,称作增强子的基因序列发挥着类似远程控制器(remote control)的作用,打开和关闭基因。

2012-02-10

Science:施一公等揭示TALE蛋白特异性识别DNA分子机制

2012年1月5日的《科学》在线报道称,清华大学颜宁教授研究组、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以及美国普渡大学朱健康教授合作研究,揭示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蛋白(TALE)特异识别DNA的分子机理。 TALE (Transcription Activator Like Effectors)植物致病菌Xanthomonas通过III型分泌系统注入到宿主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

2012-11-18

PLos One:刘新垣等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获进展

4月11日,PLos On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刘新垣院士研究组关于“靶向前列腺癌的基因-病毒特异性治疗”(Cancer Targeting-Gene-ViroTherapy specific for Prostate Cancer, CTGVT-PCa)策略的最新研究成果。

2012-11-18

PLoS Genetics:遗传发育所在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1

PLoS Genet:丁梅等神经特异性连接机制研究获进展

电突触介导的信号传递是神经细胞相互交流的一种基本方式,是脑感知、学习和记忆的基础,是神经网络构成的重要环节。然而,神经细胞是如何识别其正确目标神经并形成电突触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丁梅实验室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式,发现BDU中间神经元和PLM机械感受神经元特异性地接触在一起,电镜及化学标记实验表明这二者通过电突触连接。

2013-07-30

JCI:针对肿瘤血管特异性蛋白的疫苗

2014年4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当与强大的敌人打交道时,有时候一个全攻击性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从长远来看,一个更有效的办法可能是针对支持系统,补充您的作战物资。近日,Abramson癌症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一组

2014-04-28

PNAS:揭示细菌特异性的平行进化竞争机制

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微生物进行一项复杂的遗传研究后发现,细菌和其包含的病毒之间存在一种快速进化的“军备竞赛”,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PNAS上。

2014-04-07

Nature:Lsm蛋白质复合物特异性识别剪切体U6 RNA的分子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研究了Lsm2-8蛋白质复合物自组装的晶体结构及其特异识别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分子机制。

201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