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奖预测:甲基化发现者可能获奖
离宣布2013年诺贝尔奖的获奖者名单只有一个多星期了。日前,汤森路透宣布了今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的得奖名单,用以预测哪些成果出众的获奖者有望夺得诺贝尔奖。汤森路透利用他们专有的“Web of Science?”研究与引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可能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物理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的研究者。
中美科学家联合发现蚂蚁DNA甲基化与其社会等级分化之间的关系
2012年8月22日,由纽约大学医学院、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完成的蚂蚁DNA甲基化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杂志《细胞》的子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发表。
Molecular cell:去甲基化酶也能促进泛素化,到底怎么回事?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徐彦辉研究小组在著名国际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2同时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LSD2能够依赖其泛素连接酶活性促进O-GlcNAc糖基转移酶降解,从而发挥抗肿瘤功能。
熊丙奇:院士年轻化,更需去利益化
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此次新当选的51名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2.6岁,为院士增选规范化以来最年轻的一次。而今年新当选的54名工程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为46岁,60岁(含)以下的38人,占70.4%,相比上一次2009年增选的66.7%,比例又有增长。 院士年轻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对此的解释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院士年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伊成器实验室解析去甲基化酶底物机制获新进展
核酸的可逆化学修饰对细胞命运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E. coli AlkB蛋白是首个核酸氧化去甲基化酶,通过识别并作用于1-甲基腺嘌呤这一类型的DNA/RNA损伤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Nature:为你揭开DNA甲基化及表观遗传学的千古之谜
近日,刊登在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瑞士巴塞尔弗雷德里希米歇尔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沿着基因组设置表观遗传学标记的决定子,研究者表示,基因活性和DNA序列对表观遗传标记的调节作用远比我们之前认识的要重要,基因表达可以通过表观遗传标记被外界的因素所影响。
Nature Communications:甲基化测序捕捉三阴性乳腺癌表观遗传特性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加文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将乳腺癌患者机体的乳腺癌甲基化组同健康个体进行比较从而绘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基因组图谱,其可以帮助揭示DNA如何被甲基化基团进行修饰,即DNA的甲基化过程。
JEM: 去泛素化酶A20能够维持造血干细胞的稳态
-造血作用是指由体内血液系统最原始的干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分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当没有刺激时,造血干细胞通常属于"蛰伏"状态,但当收到外界刺激,比如外伤,器官移植,感染等等,造血干细胞将快速进入增殖与分化的状态。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子代细胞大致有两个方向: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每个细胞的命运选择都受到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的有序开启与关闭来调控。
Mol Oncol:乳腺癌基于DNA的甲基化模式的分类
乳腺癌是女性常患的一种癌症,九分之一的个体在其一生中都会发生乳腺癌,而乳腺癌的早期预防及诊断以及术后化疗方法的使用都可以有效增加患者在未来10年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