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 death& differ:类泛素E3连接调节小鼠造血功能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differenti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ufm1连接系统的E3连接酶RCAD/Ufl1对于调节造血干细胞功能及小鼠造血发育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2015-05-12

Diabetes:线粒体乙酰化促进抵抗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

近日,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diabetes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科研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3在促进机体对葡萄糖的处理,增强线粒体功能,改善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15-05-13

Scientific Reports:SAHA在蛋白质组、泛素组及乙酰化组中的神奇关联

来自安徽省立医院,安徽医科大学及杭州景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在SAHA(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治疗非小细胞肺癌(A549 Cell Line)机制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发现经过SAHA刺激治疗后的非小细胞肺癌

2015-05-08

Cell:NF-kB 105蛋白泛素激活新机制

NF-kB是一类十分重要的转录因子,它参与了包括免疫与炎症反应,细胞存活与凋亡,增殖分化等过程。150年前左右,Rudolf Virchow发现了淋巴细胞向肿瘤内部浸润的现象,从而提出了慢性炎症与肿瘤恶化之间的联系。最近的一系列研究发现NF-kB参与了调控这一联系的内在机制。

2015-04-10

Molecular cell:甲基也能促进泛素,到底怎么回事?

近日,来自复旦大学医学院的徐彦辉研究小组在著名国际期刊molecular 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2同时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LSD2能够依赖其泛素连接酶活性促进O-GlcNAc糖基转移酶降解,从而发挥抗肿瘤功能。

2015-03-18

熊丙奇:院士年轻,更需利益

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此次新当选的51名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52.6岁,为院士增选规范化以来最年轻的一次。而今年新当选的54名工程院院士中,最年轻的为46岁,60岁(含)以下的38人,占70.4%,相比上一次2009年增选的66.7%,比例又有增长。 院士年轻化,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旭日干对此的解释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步步推进,院士年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015-03-26

Cell reports:Sirt1 N端结构域调控Srit1乙酰化活性

近日,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去乙酰化酶Sirt1的N端结构域能够促进内源性Sirt1与NF-kB p65结合,执行去乙酰化酶活性。这项研究发现了调控Sirt1去乙酰化酶活性的新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2015-03-23

Nature Biotechnology:如何正确选择特异性乙酰化抑制剂

丹麦科学家通过定量质谱技术鉴定了不同赖氨酸去乙酰化酶抑制剂靶向的乙酰化位点特征,这项成果对于基础研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临床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5-03-14

伊成器实验室解析甲基底物机制获新进展

核酸的可逆化学修饰对细胞命运的调控具有重要作用。E. coli AlkB蛋白是首个核酸氧化去甲基化酶,通过识别并作用于1-甲基腺嘌呤这一类型的DNA/RNA损伤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

2015-02-15

JEM: 泛素A20能够维持造血干细胞的稳态

-造血作用是指由体内血液系统最原始的干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分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当没有刺激时,造血干细胞通常属于"蛰伏"状态,但当收到外界刺激,比如外伤,器官移植,感染等等,造血干细胞将快速进入增殖与分化的状态。造血干细胞产生的子代细胞大致有两个方向:自我更新或定向分化。每个细胞的命运选择都受到一系列细胞因子受体,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的有序开启与关闭来调控。

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