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微纳操作机器人外泌体原位探测研究获PIBB封面刊载

   近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知名SCI期刊Progress in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21, 48(1): 100-110)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微纳米课题组利用微纳操作机器人在外泌体原位探测方面的最新成果(Na

2021-01-28

“两系”杂交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发掘与研究取得新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宋喜悦教授团队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Genetic Locus Rfk1 for Wheat Fertility Restor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Aegi

2021-01-07

“神器”助力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分选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了解到,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曹乃亮团队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联合研制出荧光检测分选仪,可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繁殖系种子进行高精度、大通量分选,助力我国第三代杂交水稻推广应用。今年11月2日,袁隆平领衔的第三代杂交水稻取得了双季亩产1530.76公斤的成绩,为确保我国粮食

2020-11-24

病毒感染导致人-病毒杂交基因产生人-病毒嵌合蛋白!

2020年7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西奈山伊坎医学院、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NIH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在格拉斯哥大学病毒研究中心Edward Hutchinson教授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van Marazzi教授的带领下发现RNA病毒感染过程中会发生人类RNA和病毒RNA的杂合,从而产生人-病毒嵌合蛋白质,相关研究

2020-07-21

中国农科院研发出杂交制种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这是记者9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的。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几乎全都是杂交品种,而创制和利用雄性不育系正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作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发育

2020-07-12

研究揭示峨眉锥栗的杂交起源和生殖隔离位点非均匀分布

研究同倍体杂交物种形成的难点在于,检验杂交直接影响生殖隔离的形成。7月6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孙永帅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Genomic basis of homoploid hybrid speciation within chestnut tre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中国特有的峨眉锥栗研究系统为

2020-07-13

首次在医院发现导致肺病的杂交霉菌!

2020年6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从神话中的牛头怪到骡子,由两个或更多不同的有机体合并而成的生物--杂交生物--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混血儿都像牛头怪一样神奇,或者像骡子一样可靠;事实上,其中一些会导致人类疾病。进化生物学家们Jacob L. Steenwyk和Antonis Rokas试图弄明白为什么某些真

2020-06-24

RNAscope原位杂交技术对复杂组织进行空间表达分析

RNAscope和BaseScope原位杂交(ISH)广泛应用于人类样本库和临床科研以及临床前动物模型等组织中的高分辨率目标RNA表达分析。ACD的RNA-ISH检测在临床实验研究中是有效的,能够在复杂的组织微环境中进行定量的、细胞特异性的表达分析。RNAscope和相关ISH技术的应用进展包括:- 固定组织中RNA的单分子检测- 空间、多重RNA-ISH用

2020-05-22

原位电化学产生一氧化氮,精准调控神经元!

2020年7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氧化氮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建立神经系统连接方面发挥作用,有助于学习和记忆。它还在心血管和免疫系统中充当信使。但是研究人员很难确切地研究它在这些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由于它是一种气体,还没有实际的方法将它引导到特定的单个细胞以观察其效果。现在,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地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

2020-07-02

研究实现黑磷基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与深圳大学副研究员邵俊东等合作,成功利用黑磷的光化学活性实现了水凝胶的光控原位生物矿化。相关论文"Photochemical Activity of Black Phosphorus for Near-Infrared Light Controlled In Situ Biomineralization"发表在国

20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