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Surg:肝细胞癌TNM分期似应考虑肿瘤破裂因素
在2013年3月8日出版的《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日本东京大学Norihiro Kokudo博士等人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通过一个大型患者队列,对肝细胞癌(HCC)破裂的背景特征进行了考察,并阐明了肿瘤破裂对患者预后的真正影响。HCC瘤体自发性破裂与极差的患者预后有关,现行TNM分期系统根据尚不充分的证据,将HCC破裂划分为T4期。
:AMPK调节p53抑制肝细胞癌
6月22日,Cancer Research 杂志报道了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自身在肝细胞癌中发挥抑癌功能的机制研究。 AMP活化的蛋白激酶(AMPK),一个细胞能量状态的生物感应器,已被证明在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的上游和下游发挥作用。然而,是否AMPK本身起着肿瘤抑制因子的作用仍不清楚。 该研究发现, AMPK的α2催化亚基异构体在肝细胞癌(HCC)中显著下调。
:肝细胞癌mTOR途径及自噬联合药物治疗
6月20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一项联合用药抗击肝细胞癌最新进展。 肝细胞癌(HCC)影响全球超过五十万人,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死因。由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在50%的肝癌患者中上调,研究者比较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mTOR的变构抑制剂RAD001和新一代磷脂酰环己六醇3-激酶/mTOR三磷酸腺苷位点竞争性抑制剂BEZ235的作用效果。
Cell Transplant:肝细胞移植后有“新”肝脏产生
近日,日本的研究人员发现肝脏组织的主要组成--肝细胞参与某些蛋白质的合成和储存,在给小鼠移植分离后的肝细胞时,肝细胞可以创建出一个新肝脏系统。他们的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 的Cell Transplantation杂志上。 所谓肝移植手术,是指通过手术植入一个健康的肝脏到患者体内,使终末期肝病患者肝功能得到良好恢复的一种外科治疗手段。
Plos One:转分化肝细胞的miR-22能够降低胸腺旁腺素的表达
胰腺腺泡细胞AR42J-B13能够转分化为肝细胞样的细胞,实验发现,在这种转分化的细胞中乙肝病毒(HBV)能够有效的复制。 在AR42J-B13细胞转分化为肝细胞前后,台湾国防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使用芯片微阵列技术发现了miRNAs的区别性表达。 通过实时PCR以及Northern blot分析发现,miRNA(包括miR-21, miR-22及miR-122a)的表达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ADV MATER:研究发现基于新型材料的化学生物学探针特异性标记肝细胞
利用细胞表面特异性受体及蛋白标志物,识别并捕捉特定组织及特定生理病理状态下的细胞,对于疾病诊断、靶向治疗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糖蛋白及糖结合蛋白作为细胞-细胞、细胞-微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媒介,随着糖组学的发展,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与华东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基于氧化石墨烯-糖分子,可识别肝细胞表面特异性糖受体的开关型生物传感器。
Hepatology:诱导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来筛查药物的肝脏毒性
近日,来自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FOXA2及HNF1α转导到人多功能干细胞后,得到了具有代谢功能的肝细胞。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30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 由人胚胎干细胞(hESCs)以及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hiPSCs)分化而来的肝细胞样细胞能够作为一种工具,在药物开发的早期,有效的用于筛查药物的肝脏毒性。
Cellectis推出源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肝细胞产品
5月21日,法国生物公司Cellectis集团下的Cellectis干细胞部宣布推出来源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的肝细胞产品,即hiPS-HEP。 hiPS-HEP具同质性、再生性及生命周期长且CYP活性稳定的特点,能够为药物发现、毒性试验与疫苗研发等一系列体外研究提供理想的平台。
JCI:康铁邦团队发现新的肝细胞癌治疗靶点CHK1/SYK(L)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康铁邦教授及其团队发现,在肝细胞癌中,CHK1靶向脾酪氨酸激酶能够促进其水解,则靶向CHK1/SYK(L)通路能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HCC治疗策略。 肝细胞癌(HCC)是目前最流行的恶性肿瘤之一,能够顽强抵抗化疗或放疗。因此,确定HCC新的治疗靶点更是迫在眉睫。
Clin Gastr & Hepatol:抗病毒疗法或可抑制乙肝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亚特兰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抗病毒疗法或许可以成功抑制乙型肝炎病人发展为肝细胞癌(肝癌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