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表观遗传学因素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一群维持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多能造血祖细胞,可以产生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包括红系、髓系和淋系细胞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而关于表观遗传学因素,例如microRNA,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员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利用斑马鱼和小鼠两种模式生物,发现mir-142-3p在造血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Nature: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决定因素
突触连接在多细胞动物神经回路中的分布规律大部分确立于胚胎发育期间,但是随着生物体生长突触分布如何被保存则一直没有搞清。在秀丽隐杆线虫中进行的一项研究如今揭示了神经胶质定位是胚后期发育期间突触位置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 作者研究了线虫神经环中的一对中间神经元——AIY神经元。在成年线虫中,这些神经细胞表现出了突触输出的一种高度保全模式。
内在和外在:皮肤老化有五大因素
在人体内部器官和外部环境之间,皮肤充当了保护屏障,主要分为三个区域:表皮(epidermis)、真皮(dermis)和皮下组织(表1)。表皮富含细胞,主要由角质(数量最多的细胞类型)构成, 最后形成外部环境下的最外层
Cell:基因进化也是自闭症的危险因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进化基因在自闭症及学习障碍患者大脑的语言和决策中心活动模式中是缺少的。研究结果发表在5月11日的Cell杂志上。 论文主要作者Kenneth Kwan主持了这项最新研究,NOS1基因在人类发育大脑的部分形成的语音和语言中心和成人决策中心变得活跃。这种格局中NOS1的活动被一种叫做FMRP的蛋白质控制。
Blood:发现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以美国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Michael R. DeBaun博士为首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大规模横断面研究,发现了镰状红细胞型贫血患儿发生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危险因素。其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血液病》(Blood)杂志上。 在完全调整的多元模型中,3个危险因素对增加发生脑梗死有显着性作用,分别是:低血红蛋白浓度,高收缩压,男性。 在仅有上述3个因素的简化模型中,它们仍然均有作用。
PNAS:科学家发现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的遗传因素
一组来自瑞士和德国的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段可以增强情感记忆的基因序列,而这种情感记忆的维持通常与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关系密切。研究团队通过对大样本随机人群进行情感记忆测试,并将此与一组来自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中的幸存者进行比对,他们发现了情感记忆与PTSD的遗传关系。 为了证实PRKCA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会拥有更强烈的情感记忆,研究团队征募了700名志愿者进行了该测试。
PNAS:文化多样化是人类进化驱动因素之一
一项发表在最新一期PNAS杂志上的研究"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promotes rapid phenotypic evolution in Xavánte Indians"发现,社会结构和文化实践的变化可能帮助驱动了人类的进化。
Am J Cardiol:自然灾害的长期压力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
12月8日,一项在线发表于《美国心脏病学杂志》(Am J Cardiol)的研究表明,自然灾害后的长期压力可能对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显著影响。 为了检测卡特里娜飓风后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的长期升高并研究持续的促成因素,美国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回顾性队列观察性研究,入选美国杜兰大学医院病案纪录中在卡特里娜飓风2年前和3年后入住的患者。比较了卡特里娜之前和之后组的预设人口统计学和临床数据。
林旭:中国人群营养和遗传因素与代谢性疾病的队列研究
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酒店隆重开幕。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林旭研究员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人群营养和遗传因素与代谢性疾病的队列研究”的精彩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