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记高通量和实时检测生物芯片的最新进展
生命科学是一个复杂系统, 如蛋白、核酸、糖等每一类都包含上万种不同的生物分子, 生物小分子更是不计其数. 生物分子的检测及其相互作用研究对生命科学中的基础研究、医学研究、新型药物研发以及临床等领域都是十分
Hepatology:应用Arraystar Mouse LncRNA芯片研究肝癌
第二军医大学孙树汉教授课题组使用Arraystar Human LncRNA芯片研究肝癌,连续发表了两篇Hepatology文章;近期,其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应用Arraystar Mouse LncRNA芯片,首次发现了能抑制肝癌转移的新LncRNA——Dreh,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著名肝病研究杂志Hepatology上。
中国科学家构建首张结核分枝杆菌全蛋白质组芯片
该MTB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质组芯片含4262个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阅读框架编码产物,覆盖其基因组编码蛋白质的95%,可用于全局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研究人免疫细胞-结核杆菌的互作机制;小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分析,以进行药物靶标的全局性发现;高通量血清分析,以系统性地进行结核病诊断生物标识物的发现。
Nature methods:利用微芯片捕获循环系统癌细胞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methods发表了美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开发出一种微芯片(cluster-chip),能够捕获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群体,对于研究循环肿瘤细胞在肿瘤发展和转移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突破。
PLoS ONE:微芯片技术能更快更准确的检测流感
近日,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Catherine Klapperich率领的团队和医学研究人员研制的显微镜载片大小的一次性微流控芯片,旨在代替现使用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价格昂贵的、费时诊断测试。该芯片本质上使得RT-PCR检测微型化、简单化,该芯片检测技术被认为是流感检测的金标准、出结果更快、结果更准确。
从微流控芯片来看医疗模式的转变与转化医学壁垒
施奇惠教授现为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此次采访,施教授作为微流控芯片检测方面的专家,他从微流控技术出发,分析了微流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商业化瓶颈,并对未来POCT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
Sci Transl Med:可植入性微芯片可输送骨质疏松药物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irst-in-Human Testing of a Wirelessly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Microchip,”,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可植入性微芯片可以输送骨质疏松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