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纳米材料环境转化过程对生态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程研究所黄青课题组以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者藻类为受试对象,应用光谱技术对纳米氧化锌在含磷水体中的转化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阐明了环境物质转化过程对小球藻毒性效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相关成果已被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 nano 接收发表。随着纳米科技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对环境和

2020-04-04

Science:在活细胞、组织和动物中进行功能性材料的基因靶向化学组装

2020年3月21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出的一种技术对细胞进行重编程,使得它们使用他们提供的合成材料来构建能够在体内执行功能的人工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3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etically targeted chemical assembly of

2020-03-21

为科研加速,让生物试剂与材料进出口再无阻碍 ---生物谷专访北京天元广德经贸有限公司

架起中国科研加速的绿色桥梁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而作为在产业一线从事生产开发和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院校老师),他们最大的痛点是“进口生物材料费力费时”。一方面,各国为潜在生物安全隐患,加大了生物材料跨境运输的监管和审批力度;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贸人员不懂“生物材料”复杂的专业知识,懂生物的专业人员又欠缺“外贸合规”知识。这

2020-03-12

J Endod:硅酸钙类材料实施根尖外科手术疗效的回顾性分析

这篇回顾性研究是一个牙髓病科研究生项目,其目的是为了确定采用现代治疗方法和硅酸钙类根尖充填材料(ProRoot MTA; Dentsply International, Johnson City, TN, and EndoSequence Root Repair Material [ERRM]; Brasseler USA, Savannah, GA)实施的根尖外科手术的临床和放射线疗效,并评估潜

2020-01-24

福建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点率先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

 福建省在全省三级公立医疗机构试点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试行期一年。确定以心脏支架、人工关节、留置针、超声刀、镇痛泵等5类耗材,开展省级带量采购试点。2019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治理高值医用耗材改革方案》,要求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促进市场竞争等原则探索医用耗材分类集中采购。近日,福建省医疗保障局、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药品监督管理

2020-01-16

FDA公布需要提交癌症用药儿科研究材料的新药申请

癌症用药新药申请与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在涉及到哪些靶点时,需要同时提交儿科研究材料?12月12日,FDA公布指南草案癌症用药儿科研究材料提交指南。依据相关法案规定,从2020年8月18日开始,预期将向FDA提交新药申请(NDA)或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医药公司,对某些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开展儿科评估。FDA代理局长Brett Giroir医生表示,依据《20

2020-01-01

天然生物材料力学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体是由材料组成的,力学性能是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力学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是天然与人造材料发展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它们面临的共性难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天然生物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持续优化,使得生物体实现了对其生存环境的最佳适应,甚至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大自然不仅是天才的材料设计

2019-12-25

Nat Chem:新型光学材料可用于杀伤癌症

加利福尼亚大学河边分校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材料科学家证明,使用硅纳米晶体和特殊的有机分子精心设计的结构,可以实现发射光能高于激发材料的光。

2019-12-05

德科研人员通过编码大肠杆菌获取可医用贻贝超级生物胶

 据德国生物经济网站(biooekonomie)近日报道,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的研究人员成功获取贻贝足丝粘蛋白,可作为贝类超级生物胶(Muschel-Superkleber)用于伤口和骨折愈合。研究人员发现,贝类动物无论在海底还是在石头、金属或塑料等任何环境或材料表面都能牢固附着的原因是足部能分泌一种具有极强粘附性的蛋白。粘合能力强且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粘合剂非常适用于外科手术

2019-11-22

中国科学家合成新型纳米发光材料有望用于肿瘤光动力治疗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降雨强研究组与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沙印林课题组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发光材料,基于该类金纳米簇的双光子动力疗法具有空间选择性高,安全、高效,不需要避光期等优点,在肿瘤治疗尤其是脑胶质瘤、实体瘤治疗方面具有很好的临床转化前景。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发明专利2项,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纳米科技期刊《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降雨强

2019-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