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制药及子公司4产品入选北京基药采购品种目录
香雪制药(300147)4月9日晚间公告,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了《2012年北京市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中标(成交)候选品种目录》的通知,经公司核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广东化州中药厂制药有限公司共有4个品种成功中标。 公告称,公司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80102.02万元,其中上述中标产品2012年在北京市场的销售收入合计约1325.67万元,占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的1.65%。
农夫山泉桶装水因标准问题停产 北京质监调查
市质监局昨天证实,因“标准”问题,农夫山泉桶装水已在北京停产。 据了解,位于怀柔区的农夫山泉桶装水水厂只是受委托生产。按照规定,水厂在质监部门有标准备案,但是所备案的标准是浙江标准,而不是本市饮用水公司所执行的国标。质监部门解释称,对于委托生产的公司,一般使用的都是委托公司的标准。但在农夫山泉“标准”问题被曝光后,质监部门介入调查,暂时禁止委托公司生产农夫山泉桶装水。
北京迈康斯德和解放军307医院临床试验基地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 2013年1月29日消息 专注于提供药代动力学和全程早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的北京迈康斯德医药技术有限公司(MicroConstants China Inc)今天宣布和解放军307医院签署了共同建设和管理临床试验机构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北京迈康斯德正式作为临床试验机构管理组织(SMO)和解放军307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全方位合作。
北京G20企业与首医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促进企业、高校和医院的合作,继“促进首都医科大学创新发展”政策专题宣讲会之后,近日,北京市科委、北京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组织双鹭药业、义翘神州等G20企业与首都医科大学(简称“首医”)就携手共建“脑重大疾病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接。 企业与首医就具体合作事宜达成共识。
中科院北京分院与阿拉善盟共建沙生资源植物产业研发中心
日前,中科院北京分院与阿拉善盟行署共建阿拉善(中科院)沙生资源植物产业研发中心签约暨沙生资源植物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巴彦浩特隆重举行。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记何岩,中科院院士匡廷云,北京分院副院长李静,中科院兰州分院副院长杨生荣,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徐凤君,阿拉善盟盟委书记云喜顺,盟委书记、盟长冯玉臻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北京生科院2012就业指导讲座
2012年9月25日,生物谷(BioonGroup)创始人、董事长张发宝博士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各所研究生作题目为“生物行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势分析”的报告,此报告为本年度北京生科院就业指导系列讲座的第二期。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但生物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却不容乐观。张发宝博士同样身为生物专业的博士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成功引进血液筛查核酸检测技术
(2012年10月16日,北京)近年来,"脐带血造血干细胞"这一新名词引起了众多准妈妈们的强烈兴趣。以往孕妇分娩中常被视为废弃物的脐带血,因其富含造血干细胞,成为继骨髓和外周血后的第三大造血干细胞来源,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逐渐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也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社会的重视。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
Development: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揭示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3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王晓晨实验室和张宏实验室合作在 Development 杂志在线发表题为 Residual body removal during spermatogenesis in C. elegans requires genes that mediate cell corpse clearance 的文章。文中报道了线虫精子发育过程中残余体清除的分子机制。
中美冠科与北京浦润奥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2012年11月22日电 /美通社/ -- 全球领先的药物研发公司,中美冠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冠科”), 和北京浦润奥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浦润奥”)今天宣布冠科子公司, 冠科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和浦润奥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协议,共同推进系列创新靶向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及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化。
eLife: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科学家揭秘乙肝感染的关键过程
乙型肝炎病毒(HBV)及其卫星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必须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来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因此,发现该受体,以深入理解乙肝感染过程并为乙肝及其相关疾病提供有效的治疗靶点,一直是全世界研究此问题的科学家们孜孜研究几十年而未解决的问题。日前,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发现了这一受体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