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 Mem: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大脑的神经元及行为复杂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Learning & Memo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冲绳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鼠体内鉴别出了其负责行为决策的神经元,利用一种特殊的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光学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失活作用,揭示了其可以促进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
Science:一种精确指示结肠直肠癌的表观遗传学特征
4月12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pigenomic Enhancer Profiling Defines a Signature of Colon Cancer,”,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一种能精确指示结肠直肠细胞是癌性的表观遗传学特征。
Chemoecology:榕树-榕小蜂共存化学生态学机制研究新进展
在最为典型的互惠共生体系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中,植物和昆虫的繁殖都直接依赖于对方,联系两者的“信号”是维持该系统稳定共存的关键。榕树与其专性传粉昆虫榕小蜂组成了高度专一的植物—昆虫育幼传粉系统,榕树依靠榕小蜂传粉产生种子,并为榕小蜂提供繁育场所。在该系统中,榕小蜂只在榕树处于雌花期时进入果腔传粉并产卵,而只在雄花期的榕果内收集花粉。
Nat Commun:遗传学: 通过性别比例失衡控制疟蚊种群数量
利用一个基因改造方法使疟蚊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能迅速降低它们的繁殖能力和抑制其生长。发表在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这项研究表明,雄性后代出生数量的人为增加也许能为控制疟疾传播提供一个有效手段。
Cell Res:表观遗传学因素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
造血干细胞是一群维持生命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须的多能造血祖细胞,可以产生各种成熟的血细胞包括红系、髓系和淋系细胞等。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而关于表观遗传学因素,例如microRNA,在血液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较少。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峰研究员领导的血液与心血管发育研究组利用斑马鱼和小鼠两种模式生物,发现mir-142-3p在造血干细胞中特异性表达。
Plos one:血液干细胞无遗传学修饰扩增的新方法
2014年8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一队来自罗拉多学院大学的科学家报告了他们的突破性的发现,即可以扩大生成用于治疗癌症患者的干细胞的新技术方法。这些发现可能不知影响癌症治疗,还对包括先天性免疫和代谢疾病和
The Scientist:F1000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七大新闻(2011.11.21)
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多聚泛素链在没结合蛋白时激发信号传导通路多聚泛素链(polyubiquitin chain)结合到蛋白质上以便引导它们到特异性的细胞位置或者调控大分子组装或降解大分子。当前的研究揭示多聚泛素链在没有附着到任何蛋白时还能够激发信号传导通路。
The Scientist:F1000基因组学和遗传学七大新闻(2011.9.15)
HIV从细胞膜出芽生长,图片来自维基共享资源 1. RNA荧光标记一种用来标记和追踪活细胞中RNA过程的新技术,有望像绿色荧光蛋白(GFP)开启蛋白质研究那样打开RNA生物学研究。这种标记方法由结合到GFP类似荧光素的短RNA序列组成,能够产生很多颜色的荧光。这些RNA-荧光素复合物然后能够融合到细胞中的RNA分子。
Plant Cell:韩方普等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植物新着丝粒形成及表观遗传学研究去的了进展,研究者长期从事植物着丝粒的表观遗传学研究,曾在植物中首次发现着丝粒的失活现象(PNAS,2006)并初步分析失活的B染色体着丝粒具有不分离(nondisjunction)的功能(Plant Cell,200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