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新物质,或指明疾病在体内的扩散机制
近日,发表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表明,我们细胞中一种前所未知的成分,它能像骑自行车的快递员一样穿梭于繁忙的交通中运送蛋白质。这项发现或许可以解释细胞在疾病(比如癌症)中扩散的机制。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这种新的囊泡,这在20年来尚属首次,它是已知最小的囊泡。人体内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它们各司其职。这些细
【日本人与诺贝尔奖】下村侑:查明水母发光物质,让蛋白质动作可见
高中时遭遇核爆海中漂浮的水母根据种类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发光功能,到水族馆就能看到水母在黑暗环境中发光的样子。水母是如何发光的呢?下村侑查清了这种机制,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现场留下了革命性的成果,并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下村出生于京都,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曾辗转居住于日本各地。高中时在长崎市遭遇了原子弹爆炸。因为是在战争期间,无法升入自己心仪的大学,下村
基于水/氧循环的生物光电化学体系用于太阳能转化与存储研究获进展
太阳能作为自然界中存在最广泛的可再生能源(23,000 TW/年),如何实现其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一直是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从目前发展阶段来看,对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太阳能电力系统、太阳能热力系统以及太阳能燃料系统三个方面。然而,地球自转引起的区域性光源间歇问题却极大地限制了太阳能向其他能源的连续转化,使其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中源源不断的能量需求。针对这
Nat Biotechnol:DNA重复片段——基因组中的“黑物质”
2019年11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 基因组的大部分区域由重复片段组成。这些“ DNA重复序列”在错误位置的扩增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然而,DNA重复序列的扩增非常难以分析。柏林马克斯·普朗克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的一种方法可以详细查看这些以前无法进入的基因组区域。它结合了纳米孔测序,干细胞和CRISPR-Cas技术。该方法可以改善未来各种先天性疾病和癌症的诊断。&nb
科学家成功从190万年前巨猿化石中提取到遗传物质
伦敦时间11月1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中国与丹麦科学家在距今190万年的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到遗传物质,揭示了早已绝灭的巨猿的起源和演化过程。论文共同作者、广西民族博物馆博士廖卫介绍,遗传物质是从一枚巨猿牙齿化石里提取的,这枚牙齿化石出自广西田东县的一个山洞。据介绍,巨猿是目前已知的生活在地球上体型最大的一种灵长类动物。现已发现的巨猿化石可追溯
Cell:在细胞分裂时,组蛋白化学修饰也可遗传,并在维持后代细胞身份中起关键作用
2019年11月1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不仅DNA的遗传,而且包装DNA的蛋白发生的变化的遗传在细胞增殖时维持它们的身份。这项研究揭示了在发育期间,每个细胞进行增殖而产生两个子细胞时,它们将它们的身份传递给下一代细胞。这些研究人员说,所有细胞都具有一套相同而又完整的DNA,但是每个细胞经编程后激活或沉默某些基因,从而确定它们是
Dev Cell:关键蛋白的进化学见解有助于开发治疗囊性纤维化的方法
2019年1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大约在4.5亿年前,在一种生活在海底的名叫“海鳗”的鱼类中存在最古老的离子通道蛋白同源分子,而它在人类中的同源蛋白“CFTR”在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存在缺陷。 事实上,这种存在于海鳗中的离子通道蛋白分子与脊椎动物同源蛋白“CFTR”之间仍存在许多差异,一方面反映了转运蛋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17:45,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来自德克萨斯大学的John B. Goodenough、名城大学的Akira Yoshino和纽约州立大学的M. Stanley Whittingham因发明了锂离子电池而获得此奖。官方网址:http://www.nobelprize.org/诺贝尔奖官网报道原文:https://www.nobelprize.org/
研究发现薄荷味电子烟致癌物质超标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薄荷味和薄荷醇香味的电子烟以及无烟香烟产品中潜在致癌物质胡薄荷酮超标,这为电子烟增加了一项新的健康风险。胡薄荷酮是薄荷类植物的提取物组分,口服可能使小鼠出现肝癌、肺部组织变形和赘生物等。胡薄荷酮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可能致癌的2B类致癌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去年禁止将胡薄荷酮用作食品添加剂。杜克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对6种含胡薄荷酮的电子烟液和无烟香烟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电子烟液中胡薄
化学交联质谱让结构生物学研究如虎添翼
在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中,质谱获得的是多肽序列结构的信息;那么用质谱是否可研究大分子蛋白的结构信息?近几年来,董梦秋实验室在中国做出了多项先驱性工作,主要集中在化学交联质谱领域。在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研究结构生物学屡创佳绩的当下,很多研究者都把样品一分为二,一份做冷冻电镜,一份做交联质谱。那么交联质谱如何让结构生物学研究如虎添翼?pLink和交联质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化学交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