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hycol Res: 气候变化与蓝藻华强度相关性

近年来有关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发现,全球或区域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并与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叠加,共同促进了蓝藻水华强度的增加。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蓝藻的生理特性分析,认为全球变化导致的温度升高有利于蓝藻的生长,而野外观测往往不能充分支持温度升高促进蓝藻水华发生的观点,因此亟需深入揭示气候变暖导致蓝藻水华强度扩张的机制以解释这种现象。

2013-01-04

药企栽“”坑 云南白药召回华润三九撇清

近日,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2年第2期药品质量公告,云南白药、修正药业、万荣三九的产品赫然在列。通观此次发布的整个劣药榜,水分不合格和装量差异是最常见的入榜原因。虽然不及胶囊铬超标触目惊心,但仍然足以令消费者对企业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胶囊密封包装完好,不大可能出现流通环节导致水分不合格的情况,具体原因还需实地调研才能下结论。

2012-12-27

南京地理所科学家在太湖蓝藻华防控领域的观点

在9月2日出版的《科学》杂志(Science)杂志上,该刊物亚洲区主编Richard Stone以China Aims to Turn Tide Against Toxic Lake Pollution为题报道了中国近年来在太湖蓝藻水华控制方面的工作、思路及前景,该文是在大量采访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秦伯强、朱广伟研究员...

2012-11-19

Nat Commun:地球的来自太空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介绍了远古水在其从太空飞驰而过的一个陨石中蒸发过程的最后时刻。这些发现支持以下观点:地球的水来自太空。 陨石是较大小行星的碎块,自太阳系在距今46亿年前形成以来一直在太空中漂浮。它们是从第一批宇宙颗粒形成的,也许含有可用来确定地球上水和生命起源的关键信息。

2013-10-30

PNAS:饮用含砷或刺激对利什曼病药物的耐药性

一项研究报告说,饮用水的砷污染可能促进一种致命的寄生虫病的广泛存在的耐药性。内脏利什曼病每年导致4.1万人死亡。只有4种药物——锑制剂、两性霉素B、米替福新和巴龙霉素——已知能够杀死在病人的脾脏、肝脏和骨髓细胞中繁殖的利什曼原虫。 Alan H. Fairlamb及其同事探索了一种可能性,即长期暴露在饮用水的砷污染中可能促进感染利什曼原虫的病人对含有锑的药物的交叉耐性。

2013-10-29

光敏可移植溶胶被用来治疗糖尿病

2013年10月28日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移植的水溶胶材料来治疗糖尿病。当这种材料感受到光刺激时,其内经过基因改造的细胞就可受激合成释放胰岛素。此研究还处于比较早期研究过程,距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

2013-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