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揭示哺乳动物器官中lncRNA在发育期间的动态变化

2019年6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虽然科学家们已经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中鉴定了许多长链非编码(lncRNA),但是对lncRNA的功能进行了有限的系统性描述。特别是,lncRNA对器官发育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仍未得到探索。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海德堡大学和瑞士洛桑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7种物种(人类、恒河猴、小鼠、大鼠、兔子、负鼠和鸡)的7种主要器官在不同的发育时间点(从

2019-06-29

研究揭示人体口腔菌群的稳定性和动态变化规律

  日前,国际学术杂志Gut 刊发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题为Tracing the accumulation of in vivo human oral microbiota elucidates microbial community dynamics at the gateway to the GI tract 的短文。这是该团队继2018年5月在此杂

2019-06-26

表观遗传甲基转移酶SET8动态构象图景揭示其结构功能关系

 5月13日,国际期刊eLife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罗成课题组、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Luo Minkui课题组与John D. Chodera课题组合作的研究成果“The dynamic conformational landscape of the protein methyltransferase SETD8”(DOI: 10.7554/eLife.45403

2019-05-22

一致性评价最新动态:首个进口仿制药过评 18品种新申报

截止目前CDE受理一致性评价受理号已达1087个(按补充申请计,下同),涉及344家企业的333个品种;其中已有195个受理号(92个品种)通过。五一前后两周,有6品种过评,25受理号18品种申报获受理,盐酸二甲双胍片、苯磺酸氨氯地片等品种热度不减,更有扬子江、恒瑞、豪森、苑东生物等企业的抗肿瘤药、孤儿药引人关注。1.过评详情6品种过评,首个进口仿制药入列节后上新,两周(4月25日至5月8日),一

2019-05-18

张锐团队揭示mRNA m5C的序列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张锐团队揭示了m5C修饰在哺乳动物细胞系与组织的mRNA中的精确定位和动态变化,并表明mRNA上的m5C据有独特的序列和结构特征。相关研究5月7日发表在《自然-结构和分子生物学》。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教授Alexandra Lusser在同期撰写的评述文章“Getting a hold on cytosine methylation in mRNA”中,评价

2019-05-15

研究揭示胶林复合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动态特征及其驱动因子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农林复合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目前关于其构建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方面的研究仍较少,且已有研究多基于单次的表层土壤采样,以致其结论并不一致。因此,亟需开展基于多因素的农林复合系统构建对土壤细菌群落动态响应的相关研究。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组副研究员刘成刚等从时间(季节)和空间(土壤深度)尺度上

2019-04-12

由单样本动态网络标志物检测生物过程/疾病过程的临界状态及其关键分子研究获进展

 国际学术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组题为Detection for disease tipping points by landscape dynamic network biomarkers 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首次建立单样本“landscape”动态网络标志物(DNB: dynamic networ

2019-03-19

研究人员解析STRIPAK复合物拓扑结构并发现其动态组装调控Hippo通路

近期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兆才研究组的最新科研成果“Architecture, Sub-structures and Dynamic Assembly of STRIPAK Complexes in the Hippo Signaling”。该成果首次系统性研究了STRIPAK复合物主要成员间的直接相互作用模式及其对Hippo信号

2019-02-23

究揭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入侵细胞的精细动态过程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是近年来在我国发现的蜱传、高致病性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其病死率高达30%。目前,关于SFTSV的感染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也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对相关疾病进行防控和治疗。入侵是病毒感染的第一关键步骤,也是很多抗病毒药物设计的靶点。目前对于布尼亚病毒的入侵缺乏深入研究。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基于量子点标记的单粒子示

2019-01-18

研究发现动态评估信息重要性的大脑机制

日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陈晓科合作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动态评估外界信息重要性的机制——丘脑室旁核(PVT),该脑区的信息处理会让大脑在不同环境和生理状态下获得对事件重要性的评估从而做出合适选择。10月26日,相关成果Dynamic salience processing in paraventricular thalamus gate

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