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传染蛋白粒子或有重要生物学功能

曾经被视为邪说的“朊病毒是传染性错误折叠的蛋白粒子”现在已得到了公认。而新近的研究不但证明了蛋白可以传播疾病的推测,还发现,人类许多重大疾病中,错误折叠的蛋白粒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生物信息学的观点也证实,可遗传的蛋白质错误折叠可能在有机体里执行着生物功能,并参与进化。 关于“阮病毒”如何致病的假说在生物研究史上是一个里程碑。“阮病毒”是指致病的朊蛋白可以像病毒粒子一样自我复制和传播。

2012-11-18

Mol Cell:解析细菌抵御病毒侵染的功能多样机制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CRISPR系统在细菌不同中间作用的差异以及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

2013-12-10

PLoS ONE: 新海洋病毒可编码功能性miRNA

石斑鱼虹彩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依托于南海海洋研究所)秦启伟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海洋病毒编码的miRNA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闫阳博士等首次鉴定并验证了一种新的海洋病毒——石斑鱼虹彩病毒能够编码功能性miRNA。

2012-11-18

AEM:氨氧化古菌功能多样研究取得新进展

氨氧化古菌对土壤环境变异的适应能力较强,其地理分异规律与高等生物并不完全一致。

2014-01-02

美国功能性治愈光明网源于胆大 影响确无比深远

美国一个医疗研究小组3月3日宣布,经其治疗,一名出生时就因母婴传播而携带艾滋病病毒的两岁半女童已基本痊愈,停药近一年来未见感染。这个全球首例艾滋病“功能性治愈”让世人都在问:艾滋病能治愈了吗? 意外成功源于医生胆大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儿童医疗中心、密西西比大学等机构的专家称,这名女婴的母亲孕期未作体检,在生产时才查出携带艾滋病病毒。

2013-03-11

EP:伴左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无器质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电图及心电生理特征

室性早搏在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十分常见,已有报道表明频发的室性早搏与左室功能减退及左室扩大相关,而这些改变可在对室性早搏进行射频消融后完全逆转。室性早搏导致的左室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钙离子稳态的异常、氧消耗增加及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室性早搏相关的左室功能障碍也可发生在疤痕性室早的患者,这进一步减低了左心室功能。

2012-12-27

Nature:环AMP的一个全局代谢功能

环AMP(分子生物学中被发现最早、被研究最多的信号分子之一)被广泛认为是专注于细菌中的碳代谢。现在,Terence Hwa及同事揭示了该分子的一个涉及范围要广得多的生理作用:环AMP信号作用响应于全面代谢需求(如包括氮和磷)协调整个基因组的资源分配。

2013-08-23

Nature Immunology:调节T细胞可限制效应T细胞的功能

2015年1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调节性T细胞(Treg, regulatory T cells)是一群具有负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通常起着维持自身耐受和避免免疫反应过渡损伤机体的重要作用,但也参与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

2015-01-16

Immunity:T细胞受体或可维持调节T细胞的功能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德国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T细胞的受体可以确保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研究人员对遗传修饰的小鼠进行实验在特定时间点对成熟Treg的T细胞受体进行失活,随后监测TCR缺失的细胞的表现。

2015-01-12

Biomaterials:科学家成功构建功能性神经-肌肉结构

2013年9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工业机器人能够做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但是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也是非常的复杂,非常依赖于负反馈的电力系统。基于人工肌肉技术的发展,机器人设计建造有望变得更简单。为了建造整体性的仿生系统,科学家试图建造基于真正神经和肌肉的仪器。 目前常用的方法都是在平的介质上,只能建造2D组织系统。东京科学家近日将神经干细胞种植到骨骼肌上,建立了可自由支配的肌肉系统。

2013-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