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Pathog:研究者揭示鲍氏不动杆菌产生耐药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的研究者在致病菌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子保护层中发现了其“裂缝”,这将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一些线索,鲍氏不动杆菌是20世纪70年代首次发现,在上个世纪,该菌已经产生了极强的耐药性。 研究者Feldman识别出了一种新的机制,即鲍氏不动杆菌可以以糖蛋白类来保护其菌体表面免受伤害。

2012-11-18

PNAS:详细绘制出大肠杆菌DNA突变过程图谱

2012年9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生物学家和信息学家绘制出一个有机体中迄今为止最为广泛的突变过程图谱之一,这有助于揭示出新的关于突变分子性质方面的进化信息和这些可遗传变化是如何快速发生的。

2012-09-19

BMC Micro:绿脓杆菌通过AQ信号分子来调节菌体的形态变化

近日,国际微生物权威杂志BMC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Quorum sensing modulates colony morphology through alkyl quinolones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

Nature:东京大学研究揭示痢疾杆菌攻击人体机制

S. flexneri OspI 蛋白晶体结构 东京大学教授Chihiro Sasakawa领导的研究小组日前发现了痢疾杆菌( Shigella flexneri )借助特殊蛋白质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这一发现有望促进开发新的治疗药物。相关论文3月11号在线发表于《Nature》。 研究小组发现,痢疾杆菌侵入肠道下部的上皮细胞时,人体会激活免疫功能,力图击退痢疾杆菌。

2012-11-18

Mol Micro:绿脓杆菌借调节信号分子水平来更好适应环境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Molecular Microbiology在线刊登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n orphan sensor kinase controls quinolone signa production via MexT in Pseudomonas aeruginosa”,文章中...

2012-11-18

JBC:发现Ail促进鼠疫杆菌与宿主细胞结合机制

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种杆菌,属于肠道杆菌科,同时也是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性鼠疫的病媒。所有的类型都在人类历史上造成严重的伤亡。Ail(鼠疫杆菌粘附素分子)是鼠疫发病过程中关键性的纤连蛋白(Fn)的结合蛋白。

2012-11-19

The EMBO J:揭示乳酸杆菌促进机体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特殊的肠道细菌对于维持果蝇及小鼠的肠道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而且这些肠道菌群对于果蝇和小鼠全身的健康也至关重要;这些特殊的肠道菌群中,尤其是乳酸菌可以促进宿主上皮细胞的生长,对于维持肠道平衡非常必要,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EMBO Journal上...

2013-10-19

PLoS Pathog: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关键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最近,美国和德国科学家破译了导致肉毒杆菌毒素中毒的一个关键分子机制,指出了未来可以让食源性毒物不能进入血液的治疗方式。 研究领导人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副教授Rongsheng Jin等人创建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的复杂蛋白复合物三维晶体模型。该复合物能结合到小肠内衬部位中,并允许毒素进入血液。

2013-10-14

PNAS:工程大肠杆菌能制造交通运输燃料

在发展用家庭式生产清洁、绿色、可再生高级生物燃料替代汽油、柴油及喷气燃料的道路上,已达到里程碑的突破。 研究人员与美国能源部的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JBEI)一起构建了第一株能消化柳枝稷、将其糖合成三种交通运输燃料的大肠杆菌。而且,此菌体能在没有酶添加剂帮助下完成此过程。

2012-11-18

PloS One:京都大学发现双歧杆菌能延年益寿

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日前联合发表报告说,定期给实验鼠喂食双歧杆菌,可使实验鼠比同类更长寿。 研究人员选取20只10个月大的实验鼠,每周3次给它们喂食双歧杆菌“LKM512”,每只实验鼠每次食用双歧杆菌约2000万个,相当于市场销售的酸奶150毫升所含菌量。而给对照组的实验鼠每次只进食生理盐水。 10个月大的实验鼠相当于人类30岁至34岁的年纪。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