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助力表观遗传基因检测,罗氏诊断-易毕恩示范合作实验室落地青浦

日前,全球体外诊断领导者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罗氏诊断”)与上海易毕恩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易毕恩”)共同举办“表观遗传学肿瘤早筛领域临床转化高峰论坛”,并隆重宣布“罗氏诊断-易毕恩示范合作实验室”正式落地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浦园区。图为:罗氏诊断-易毕恩示范合作实验室挂牌仪式该示范实验室基于罗氏诊断领先的基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和易毕恩全球独家的全基因组5-羟甲基胞嘧啶(

2018-12-03

小海龟科技首款全自主国产数字PCR系统BioDigital·華,于肿瘤基因突变检测表现亮眼!

作为首款全自主国产数字PCR系统,且实现产品化、规模化生产的小海龟科技数字PCR  BioDigital·華在实际使用中表现如何?客户M将其应用于肺癌基因突变的热点检测,包含EGFR L858R、19外显子缺失及T790M,不论是仪器稳定性及检测极限值,都能与进口品牌匹敌,显示出国产自主高端技术产品的一线曙光,有望打破目前进口垄断的市场僵局。实验分别使用了高浓度(3.25x10

2018-11-28

MarketsandMarkets报告:到2023年基因分型检测市场价值319亿美元

  动脉网获悉,近日,MarketsandMarkets发布了基因分型检测市场报告,报告显示: 预计基因分型检测市场将从2018年的118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2.0%。推动该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技术进步,DNA测序价格下降以及遗传病发病率上升。按产品划分,试剂和试剂盒产品预计将占基因分型检测市场的最大份额基于基因分型检测市场产品,市场可分为试

2018-11-23

生物大分子药物新型给药系统离患者还有多远?

  一、生物大分子药物及给药系统概述大分子药物也被称为生物制品,主要包括多肽、蛋白质、抗体、聚糖与核酸药物等。近年来,全球生物制药市场发展迅速,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 F&S 报告,全球生物药市场预计将自2017 年的 2,402 亿美元,增至 2022 年的 4,040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1.0%。其中体药物尤其是新型抗体药物,俨然已是生物制药领域最热门的细

2018-11-20

JCI:日本科学家发现乳腺癌治疗药物分子机制 为下一代药物开发提供新靶点

2018年11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具有竞争/拮抗活性的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和治疗优势,特别是对绝经前期乳腺癌。虽然已经在雌激素受体α(ER)和共激活因子的动态关系以及和生长因子信号的对话中研究了这些调节剂的作用效果,但是其中的分子基础仍然不是特别清楚。最近来自日本东

2018-11-18

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报告:下一个百亿级市场启航

 2018年前三季度,生物技术是全球融资最为活跃的两大领域之一。而在中国,NIPT行业迅猛发展,2018年就产生了两家上市企业,并带起了一波基因检测行业的风潮。在目前的基因检测市场当中,个人基因检测和NIPT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除了继续在现有产品上提高份额外,开启新的产品增长点也将是重中之重。动脉网认为,单基因遗传病基因检测作为目前基因测序行业一项较为成熟的技术,很有可能在下一阶段获得

2018-11-13

研究人员利用核酸自组装结构实现基因药物递送

基因治疗是一类在疾病发生的最根本层面上实现相关治疗的研究策略。现已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大多是以病毒为载体实现基因递送的。病毒载体的引入无疑会引起人们对该类治疗体系的生物安全性产生顾虑。因此,发展生物相容的基因递送载体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并且成为具有挑战性的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DNA折纸纳米技术是一种独特的自下而上的自组装纳米技术,可被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各类尺寸和形貌可控的自组装纳米结构。DN

2018-11-04

首创"分子特洛伊木马":治疗胶质母细胞瘤比现有药物好太多!

 Medicenna是一家临床阶段的免疫肿瘤学公司,专注于开发及商业化新型、高度选择性的IL-2、IL-4、IL-13超级因子以及首创的增强细胞因子(EC)用于广泛类型癌症的治疗。近日,该公司公布了实验性药物MDNA55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rGBM)的IIb期临床研究的积极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研究,由美国德克萨斯癌症预防和研究所(CPRIT)提供部分资助,在52例接受先前治疗后

2018-11-03

研究发现抗抑郁症药物氟西汀可缓解SHANK3基因突变猴自闭症核心症状

  自闭症的发病率占普通人群的1%,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编码突触后骨架蛋白SHANK3的单基因突变是导致自闭症最常见的遗传因素。尽管SHANK3突变小鼠为解析自闭症发病机制提供重要模型,但考虑到人与鼠在行为学和脑解剖学方面的种间差异,使用小动物来模拟自闭症和推动临床转化应用面临巨大挑战。与暨南大学教授李晓江和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姜永辉合作,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张永清

2018-11-08

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完满闭幕

2018年10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10月29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生物大分子药物论坛"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圆满闭幕。本次论坛吸引了众多行业从业人员及专家与会,中检院生检所重组药物室主任饶春明研究员,北京大学药学院院长周德敏教授,中国医药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李向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安评中心主任任进研究员,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遗传系主任罗建沅教授,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洪坦等3

201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