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化合物甲基乙二醛或导致体重增加和糖尿病
2012年8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现代人的饮食中常见的化合物在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的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该研究结果发表在8月20日的PNAS杂志上。 Helen Vlassara医学博士带领下的研究小组发现,小鼠持续暴露于化合物甲基乙二醛(MG)下会显著出现腹部肥胖、早期胰岛素抵抗以及2型糖尿病症状。
PNAS:研究人员识别颅面出生缺陷的遗传基础
2012年10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以色列,美国和其他国家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在再生医学领域中获得了突破性研究进展,研究结合首次概述与心脏和面部肌肉出生缺陷相关的基因调控。 约1%的人有先天性心脏缺陷,这项新研究将便于科学家们利用患者自身的干细胞来修复缺陷。这项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PNAS杂志上。
PNAS:出生体重预测了健康婴儿的大脑发育
科研人员把儿童和青少年的大脑发育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联系了起来。科研人员已经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认知、行为和心理健康特征可以追溯到胎儿发育,但是人们对胎儿生长的正常波动和之后的生命阶段的大脑发育的关系还知之甚少。 Kristine Walhovd及其同事使用来自对628名健康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所作的一项多中心研究的信息将个体出生体重和大脑结构、区域以及体积进行了比较。
Nat Genet:鉴别出和低出生体重及成年期糖尿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区域
2012年12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一项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四个和低出生体重相关的基因区域,其中三个基因区域影响个体成年后的代谢,而且可以长期影响机体情况,比如成年后体重、患II型糖尿病风险以及成年血压等,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
Development:阻断离子通道或抑制细胞发育 引发新生儿出生缺陷
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阻塞离子通道可以中断某种蛋白的功能,而这种蛋白认为是可以携带某种“触发命令“(marching orders),并且传递至细胞核处。 2012年9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杨百翰大学大学的科学家解决了发育过程中的一大谜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杂志Development上,文章中,研究者研究了可以调节细胞电荷的离子通道,通过研究,结果表明...
Diabetes Care:1型糖尿病妊娠后血糖和体重均增高
1型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间需要严格控制血糖,大部分患者血糖能达到正常水平,但是分娩后血糖和体重改变少有相关研究报道。为此,波兰研究者Cyganek K开展一项分娩后血糖和体重改变的相关研究(Postpregnancy Glycemic Control and Weight Changes in Type 1 Diabetic Women)。
JAMA:果糖消耗与体重增加之间的关联
2013年1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研究果糖消费和体重增加之间关联的新研究中,研究参与者大脑磁共振成像后表明葡萄糖而不是果糖的摄入减少脑血流和大脑调节食欲区域的活动,葡萄糖的摄取而不是果糖的生成能增加饱腹感,相关研究发表在1月2日的JAMA上。 耶鲁大学医学院Kathleen A. Page医学博士和同事进行了一项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因素,可能是果糖消费与体重增加之间关联的基础。
Cortex:阿尔兹海默氏症风险基因或和个体出生时大脑改变密切相关
2013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2013年1月期上的国际杂志Cereb. Cortex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在成年个体中发现的引发阿尔兹海默氏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的大脑改变(基因突变),在新生儿的大脑扫描中也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婴儿出生前的大脑发育或许是影响其以后生活中精神病风险的关键因素。
Nat.Immunol: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显示T细胞如何做出生死决定
2012年12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利用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诺伊癌症研究中心的医学科学家离了解人体免疫细胞为什么及如何决定激活或不激活、进而阻止疾病又进了一步。 Katharina Gaus教授及其团队,利用了全球各地可获得的一些最先进的超分辨率光学显微镜技术,观察了T细胞中单个蛋白的变化。T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力军。
Science:星形胶质细胞从来没有离开过出生地
6月28日,Science杂志在线报道星形胶质细胞定位在神经突触产生和损伤修复中的重要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最丰富的细胞群,是正常的神经功能所必需的。本研究表明,从胚胎发育的角度来看,星形胶质细胞按照它们在脑室区中的胚胎起源位点被分配到小鼠脊髓和大脑区域。这些区域保持稳定,在小鼠整个生命过程中都没有发生二次切线迁移的证据,甚至在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也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