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碳分解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碳库,而由微生物驱动的有机碳分解对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影响。土壤微生物主要通过其分泌的胞外酶参与土壤的碳循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和数量以及土壤理化特性的改变,这些都会导致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从而影响其分泌的胞外酶活性。然而土壤碳循环相关酶活性对于不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是什么,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土壤生
科学家成功利用端粒酶活性杀伤肿瘤
2018年6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本研究亮点:几种核苷酸类似物(包括5-FdU)是端粒酶的有效底物;5-FdU可以诱导一种依赖端粒酶活性的细胞凋亡;5-FdUTP可以降低POT1-TPP1对端粒DNA的结合亲和力;5-FdU诱导的端粒DNA损伤导致RPA、Chk1和p53激活。图片来源:Xuehuo Zeng et. al.端粒酶是DNA末端复制酶,恶性癌细胞中的端粒酶会被激活以促
研究发现非活性查尔酮异构酶促进啤酒花黄腐醇生物合成
5月15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王国栋研究组、美国北德州大学Richard Dixon研究组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Jing-Ke Weng研究组合作的题为Noncatalytic chalcone isomerase-fold proteins in Humulus lupulus are auxiliary components in pre
基于铜纳米簇的酶活性检测研究取得进展
近年来,一种新兴的纳米材料金属纳米簇逐渐成为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等领域的研究热点。金属纳米簇通常是由两个至几十个原子构成的纳米颗粒,尺寸一般不超过2nm,介于金属原子和纳米颗粒之间。金属纳米簇具有特殊尺寸,因此连续电子能级会分裂成离散能级使其具有特殊的光学以及电学性质。目前常用的金属纳米簇主要包括金纳米簇、银纳米簇以及铜纳米簇,其中铜纳米簇比金、银纳米簇具备更多的优点,如成本极低、生物安全性高及反应
终于鉴定出具有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活性的酶!
图片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2017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可逆的α-微管蛋白去酪氨酸化在微管动态变化、微管功能和缺陷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管缺陷与癌症、大脑功能障碍和心肌病相关联。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一直在寻找将酪氨酸从细胞骨架的一个重要部分切割下来的酶,即微管蛋白酪氨酸羧肽酶(tyrosine carboxypeptidase, TCP)。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癌症研究所
Nucleic Acids Research:揭示支架蛋白BRPF2调控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机制
2月24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tructural and mechanistic insights
新型高分辨成像技术可观察活细胞中酶和细胞传导活性
一种新型的荧光生物传感器可以观察到在活细胞中高度特异性位置发生的酶和细胞信号传导活性。这些活动的发生通常在100纳米大小,观察它们目前是困难或不可能的。例如,可见光的衍射极限会阻止光学显微镜
徐文方——山东大学——基于生物学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主要包括以APN/CD13、MMP-2,9、NA(神经氨酸酶)等为靶标的抗癌、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
基于生物学靶标的合理药物设计,主要包括以APN/CD13、MMP-2,9、NA(神经氨酸酶)等为靶标的抗癌、抗病毒先导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