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徐臣杰课题组首创冷冻微针,实现活细胞的负载与递送
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徐臣杰教授课题组,首创出能够负载活细胞的微针——冷冻微针。该成果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文章标题为“Cryomicroneedles for Transdermal Cell Delivery”,第一作者为常皓博士。细胞治疗是一种通过将活细胞传递到体内实现治疗效果的
植物SLAC1冷冻电镜结构研究取得进展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窗口。气孔通过感应和解码多种外界环境信号如干旱、CO2和臭氧等,介导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此外,气孔还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通道,参与植物抗病的免疫响应。气孔控制植物CO2摄取和水分蒸腾散失,其开闭受到高度严格的调控。因此,植物气孔感应重要外界信号分子的机理解析对作物抗旱、粮食稳产和解决水资源短
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使用冷冻电镜揭示DNA修复过程的关键
由格拉斯哥大学牵头,研究人员基于苏格兰大分子成像中心(SCMI)收集的数据和模型,使用冷冻电镜(CryoEM)进行研究揭示了DNA修复过程的关键见解,研究发表在《自然结构生物学》上。这项研究着眼于一种有毒的DNA损伤类型,称为链间交联,通常通过单分子泛素(人类和动植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与每个受影响的DNA链连接而引发修复。为了完
Neuron︱Leica高压冷冻颠覆脑片突触研究
Flash and Freeze神经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生理学已经阐明了突触的传导机制,而电子显微镜(EM)使人们对突触的形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将突触生理学和超微结构联系起来的方法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期,目的在于获得突触传递的图像,即从电镜拍摄的静态图片中捕捉动态过程。其中一种被称为“闪
辉瑞/BioNTech 疫苗获FDA批准可在正常冷冻温度下保存2周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宣布,批准辉瑞/BioNTech mRNA疫苗(商品名:Comirnaty )在常规药品冷冻箱温度下(-25℃至-15℃)运输和储存2周时间。以作为在超低温(-80℃至-60℃)冰箱中储存的替代或补充。Comirnaty 是基于BioNTech专有mRNA技术,由辉瑞和BioNTech 共同开发
深圳先进院在冷冻电镜技术领域新突破
近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中心袁曙光课题组与德国马普生物物理所合作,利用真实细胞膜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血清素受体5-HT3离子通道的高分率三维精细结构,并通过生物计算系统阐述了其信号转导的分子原理。张盈怡博士和Patricia M. Dijkman 为共同一作,袁曙光研究员和Mikhail Kudryashev研究
冷冻电镜技术研究成果新进展!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冷冻电镜研究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分享给大家!【1】Cell Discov:揭示人源DNA复制起始复合物ORC的冷冻电镜结构doi:10.1038/s41421-020-00232-3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宁研究组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
研究解析糖皮质激素与GPR97和Go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华强团队与山东大学教授孙金鹏团队、浙江大学教授张岩团队等首次解析了糖皮质激素与其膜受体GPR97和Go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这也是国际上首次解析的黏附类GPCR与配体和G蛋白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结构。相关研究成果以Structures of glucocorticoid-bound adhe
Nature:中国科学家揭示特殊NSD蛋白家族与核小体复合体之间的低温冷冻电镜结构 有望帮助开发多种人类癌症的新型靶向性疗法
2021年1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细胞核受体结合SET结构域家族蛋白(NSD)与多种人类癌症密切相关,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目前研究人员还并不清楚。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深入研究并分析了NSD2和NSD3与核小体复合体的低温冷冻电镜结构,这或为NSD2和NSD3基于核小体的识别以
研究报道人源DNA复制起始复合物ORC的冷冻电镜结构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宁研究组在Cell Discovery杂志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ssembly and conformational activation of human origin recognition complex”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人源DNA复制起始复合物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