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中国科技与经济融合论坛“分子设计育种发展与未来”会议举行

 “我们买一双鞋子、一件衣服,这之中可能没有太明显的科技含量。但分子设计育种中涉及到的品种基因、相关机制和产生时间的研究都很复杂,育种改良周期也很长。”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科技与经济融合论坛“分子设计育种发展与未来”会议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所长韩斌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育种工作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传统育种工作如今更需要与应用基础研究相结合。“性状都是

2018-11-10

研究开拓改善水稻营养品质育种新路径

 人类70%的粮食来自禾本科作物的胚乳。禾本科作物胚乳由糊粉层和淀粉胚乳两部分组成,淀粉胚乳主要成分为淀粉类碳水化合物,而其外部的糊粉层则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尽管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相同,但分化命运和营养物质积累迥异。因此关于糊粉层和淀粉胚乳的发育起源的研究不仅能够回答植物发育学领域的前沿问题,又可为禾本科作物营养改良和品质提高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中国科

2018-10-14

北林分子育种团队在新型非编码RNA转录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植物学TOP期刊《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IF: 7.443, 植物学一区)发表北京林业大学林木分子育种创新团队研究成果,题目是“Osmotic stress-responsive promoter upstream transcripts (PROMPTs) act as carriers of MYB transcription factors to

2018-08-26

依托“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实施,推进基因编辑技术发展和应用

传统常规育种技术为我国粮食增产和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进步,常规育种在选育品质、抗病虫和抗逆、养分高效利用等性状时效率低、周期长的问题日益突出。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新一代基因编辑技术,能够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敲除、插入、替换等,可颠覆传统农作物育种模式,实现精准化品种改良,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国家粮食安全。针对基因编辑技术这个热点,“十三五”国家重

2018-07-06

中国农业科学家首次揭秘水稻自私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家系统解析了水稻粳稻与籼稻杂种不育问题及遗传特性,发现自私基因系统控制水稻杂种不育,影响稻种基因组的分化,并有望解决水稻杂种不育的难题。该项研究成果于6月8日在国际学术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该研究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获得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专项“主要农作物优异种质

2018-06-21

小麦醇溶蛋白染色体位点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育种应用价值分析获进展

醇溶蛋白及其同源物广泛存在于禾本科植物种子中,是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籽粒加工与营养品质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在六倍体普通小麦,醇溶蛋白基因以多拷贝方式存在于六个复杂的染色体位点(Gli-A1, B1, D1, A2, B2 & D2),其积累量一般占籽粒总蛋白含量的40-50%,对面筋、面团的功能以及各类终用途品质(如面包加工品质)的优劣有重要影响。传统遗传学研究表明醇溶蛋白可能在平衡面团

2018-06-14

建立基因编辑育种作物管理 加快产业化进程

 “抓住当前我国农作物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建立基因编辑育种的法规、推动基因编辑新品种的审定与推广应用,对于促进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曹晓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因编辑育种本质上与化学或物理诱变育种等传统育种并无差异,但育种目标更精准、同时成本更低。”曹晓风认为,一个基因一个产业,高产

2018-03-06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合作研究项目指南

  一、项目说明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下属11个研究中心(研究所),即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林业研究中心(CIFOR)、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马铃薯中心(CIP)、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世界农用林业中心(ICRAF)、国际半干旱热带

2018-02-11

水稻半矮秆性状与抗倒伏育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倒伏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作物矮化育种为标志的“绿色革命”主要是利用赤霉素合成基因SD1的突变体,培育半矮秆性状,提

2018-01-02

基因编辑技术得到不断推进,农业革命真的要来了?

目前基因编辑是最引人关注的农业科技之一。虽然医药公司用CRISPR技术寻找新药的努力早已不算是新闻了,但该技术在农作物上的应用很有可能会比在医药上的应用更早实现。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编辑技术将会成为作物育种和农业生物技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并推动农业领域的一场革命。CRISPR-Cas9是基因编辑技术中的一种,可用来删除或改变作物的某些性状。近年来,科学家应用CRISPR-Cas9技术在物种改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