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biology of Aging:心理所合作发现轻度认知损伤病人皮层功能连接异常
轻度认知损伤(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被认为是正常老化到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一种转换状态,超过一半的MCI会在5年内转为阿尔茨海默病。由于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员希望通过对MCI群体前临床痴呆阶段的研究,深入了解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前人研究提出了MCI的脑功能失连接假说,并发现其大脑局部(local)和长程(remote)功能连接均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科学家建立高效运载胞内蛋白质技术
5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宋海云研究组与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樊春海组合作的研究论文Nanodiamonds Mediate Oral Delivery of Proteins for Stem Cell Activation and Intestinal Remodeling in Drosophila 在线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改写教科书:人体线粒体温度高达55°C,癌细胞内更高!
近日,一批来自法国,韩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发现,动物细胞线粒体内的一般温度竟然会高达50摄氏度。在他们上传到bioRxiv的论文中(Mitochondria Are Physiologically Maintained At Close To 50 C),该团队介绍了他们如何使用温度敏感的染料来确定细胞器的温度,以及这一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原有细胞和代谢研究的颠覆性影响。对于科学家和普通大众来说,健康人
一对腹腔内肝脏联体女婴在上海被成功分离
8日,一对联体婴儿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被成功分离,姐妹俩腹腔内主要是肝脏联体,肝脏之间有一个异常的血管相通,利用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像系统,医生精准切断血管并分离身躯,没有出现肝血流阻断和术中血管性大出血。整个手术持续2小时15分,整形科医生设计皮瓣和手术切口,新生儿科和普外科医生分离肝脏组织,切断血管,再由整形科医生缝合皮肤及脐部再造,联体姐妹被成功分身
Nat Commun:量子点标记实现活细胞内单拷贝艾滋病毒基因的原位成像
单拷贝 HIV 整合态前病毒 DNA 原位标记与成像艾滋病毒基因组 RNA 逆转录为 DNA,整合在宿主染色体内形成前病毒(HIV provirus),是根除艾滋病毒的最大障碍。在活细胞内对单拷贝或低拷贝的整合态 HIV 基因标记与成像,对前病毒的识别和切除具有重要意义,但一直是个难题。最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崔宗强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先恩合作,利用量子点标记转录激活子样
【Science】MIT研究长期记忆神经回路,海马体和新皮层记忆同时产生
MIT 4月6日在 Science 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对基于记忆过程的神经回路进行了研究,首次揭示出记忆在海马体和新(大脑)皮层中的长期储存是同时形成的,而在到达成熟状态之前,这一长期记忆会保持长达两周的“沉默”。最早的标准模型提出,短期记忆最初只形成并存储在海马体中,然后逐渐转移到新皮层长期储存并从海马体中消失。最新的研究结果可能会对这一模式做出修正。
J Neurointerv Surg:颅内动脉的3D打印模型推动高分辨MRI的进步
来自南卡罗琳娜医科大学的中风神经学家们与与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的生物工程师合作完成了一个颅内狭窄动脉的3D仿真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被用于规范高分辨MRI扫描的诊断方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上。
Nat Commun:科学家成功利用CRISPR-Cas9技术追踪活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能够追踪活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新方法,研究者表示,他们能够让这些基因变红,并且观察其在三维
Cerebral Cortex:复旦大学张嘉漪课题组用无皮层鼠发现视觉环路发育的新机制
2017年3月10日,国际SCI神经科学期刊《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张嘉漪课题组题为“Recipro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rtex and thalamus contribute to retinal axon targeting to dorsal 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JCI:科学家发现细胞内铁离子水平调节新机制
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条新的途径能够调节细胞内的铁离子水平,或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对铁过量或铁缺乏的病人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