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Ann Bot-london:昆明植物所AM真菌和根寄生植物的直接互作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大量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近期研究显示,AM真菌在宿主植物根部定殖的过程和根寄生植物对寄主植物的侵染过程可能具有相似的分子调控途径,两种生物过程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逐步增多的研究表明,寄主植物根部的AM真菌定殖水平对寄生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Nat Commun:真菌基因组揭示了水稻感染的遗传基础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使水稻患假黑粉病(稻曲病)的一种真菌的基因组序列草图。这项研究识别出了在这种真菌的致病潜力中可能起一定作用的基因,让我们对有可能作为疾病控制目标的感染机制有所认识。
Infect & Immun:细菌-真菌联合作用或促使儿童患早发性儿童龋齿病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Infection and Immunit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引发龋齿的原因:一种细菌和真菌互相“合作”引发了早发性儿童龋。
报告称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可抑制肿瘤
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日前发布“野生药用真菌与紫杉醇比对实验报告”。报告称,实验发现:以常规化疗药物“紫杉醇”为参照,紫杉醇对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抑制率为79.69%,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的抑制率可达72.94%,野生药
Science:研究揭示共生肠道微生物如何调节宿主免疫反应
根据西奈山Icahn School of Medicine一组研究人员最新完成的一项新研究证实:GM-CSF蛋白在维持肠道免疫耐受起到重要作用,蛋白缺陷会增加炎症性肠病(IBD)易感性。IBD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特点是慢性肠道炎症,是对细菌和食物抗原的免疫反应异常失调的结果。
友好真菌保护口腔免受念珠菌危害
当人们讨论人类微生物时,细菌通常会得到所有的关注。然而,微观的真菌也生活在人们体内。新研究显示,一种鲜为人知的被称为毕赤酵母菌的真菌生活在健康的口腔中,并在保护人们免受有害念珠菌引起的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
:两种嗜热型真菌基因组被破解
使用生物燃料替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想法,看上去很美,但落实起来困难很多。其中重要挑战之一是,至今没有找到经济的生物燃料制造方法。 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一些国家已经把生物燃料的产量写入国策,比如美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前美国生物燃料的年产量要达到360亿加仑(约1.36亿立方米)。 转化纤维素,需要生物催化剂——酶来帮忙,酶的来源是真菌。
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