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大规模进化图谱支持酿酒酵母来自中国学说
2018年4月2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详细遗传进化图谱。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4月19日的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Genome evolution across 1,011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isolates”。酿酒酵母扫描电镜图
Sci Adva:驴是如何从马进化来的?科学家揭露驴的进化史!
2018年4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来自丹麦、马来西亚、法国和英国的研究小组进行了驴的基因组分析以了解它的进化史。在一篇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新研究中,他们描述了他们的研究以及他们的新发现。图片来源:Copenhagen Zoo/Frank Rønsholt尽管大多数人认识马,但是对于驴来说,这就是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了。这可能是由于一些关于它如
Science:揭示病毒的一种新的进化之路
2018年3月31日/生物谷BIOON/---病毒通过将它们自身结合到细胞表面上的分子受体而感染细胞。这些受体是病毒入侵细胞必须要打开的“锁”。针对这些锁的“钥匙”是被称作宿主识别蛋白的病毒蛋白。在这个领域开展研究的研究人员专注于突变如何改变这些蛋白钥匙以及哪些改变让它们能够打开新的锁。多年来科学家们已知道病毒能够相对较少的突变获得新钥匙,但是他们尚未解决这些突变首次出现的奥秘。这个问题导致与美国
Cell:研究揭示人类胚胎发育和进化机制
人类的生命从受精卵开始。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成一个含有200多种细胞类型、36个重要器官的复杂有机体,是生命科学最大的难题之一。已知发育的进行需要体内基因能够按照设定程序、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有序地表达,这个过程称为基因表达的编程。就像计算机程序的运行需要使用计算机语言来编程一样,人体设定基因表达程序的一种“编程语言”被称为“染色体开放状态”。近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刘江团队与山
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与Tricca Technology“牵手”共同开发新型纳米阻抗生物传感检测仪
3月16日下午,烟台业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孵化中心(下简称“业达孵化中心”)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Tricca Technology战略合作暨罗恩院士与荣昌生物制药(烟台)有限公司(下简称“荣昌生物)院士工作站签约仪式在荣昌生物医药园举行。烟台市副市长张代令、烟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伟、烟台市科技局副局长李瑞庆、烟台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刘建民、烟台开发区科技局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负责人
Cell Metab:脂肪细胞与免疫细胞对话共同影响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2018年3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本文亮点:内脏脂肪细胞通过上调一些脂肪细胞相关信号途径使内脏脂肪组织中的传统树突状细胞(conventional dendritic cells, cDC)获得耐受表型cDC亚群中β-catenin和PPARγ的激活能够使内脏脂肪组织抵抗炎症β-catenin和PPARγ信号途径的联合作用能够延缓肥胖诱导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慢性的营养过剩会使
誉衡药业携手药明生物共同开发抗体药项目进展顺利
小编推荐会议:新药研发“推新选优”项目路演活动相比于化药品种,抗体类药物的研发投入巨大,难度也更高。誉衡药业在抗体药的开发和布局上以创新和联合开发为方向,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日前,誉衡药业与药明生物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抗LAG3全人创新抗体药。这是继PD-1抗体项目后,誉衡与药明生物再度联手,共同开发的新的免疫检查点抗体创新药。根据公司生物药战略布局,通过对二代靶点药物的筛选,公
Nature:中国被子植物区系进化历史研究取得新进展
物种多样性是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一个地区的较高物种多样性可能是由于类群近期的快速辐射进化所致,也可能是该区域物种长期积累和保存的结果。中国拥有约30000种维管植物,植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植物区系的系统发育演化历史也是世界范围内相关学者极为关注的科学问题。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之端研究组与南京林业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和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的科
二型花柱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从异花授粉向自花授粉的转变是植物交配系统的进化中最显着的一种。异花授粉为主的二型花柱多态性向自花授粉为主的同型花柱的进化是该转变的代表。这种交配系统的转变对种群的繁殖生态、谱系地理、群体遗传和进化产生了显着的影响。报春花属植物以中国西南山地为现代分布中心,历来是研究二型花柱进化的模式植物。其中,迎阳报春(Primula oreodoxa)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仅分布在四川盆地西侧的亚高山地区。复杂的花
研究发现鸟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进化机制
脊椎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为补偿高海拔环境的低氧分压影响,动物机体通过多种氧传输途径保障氧持续传送到线粒体以支持需氧ATP的合成。在严重低氧条件下为保持动脉氧饱和度,在心肺功能和微循环系统调节的同时,机体需要增加血红蛋白氧(Hb-O2)亲合力以巩固组织氧化水平。已往对安第斯山鸟类研究发现,Hb-O2亲合力的增加是由不同的氨基酸替代组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