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Methods:科学家成功使用AI预测癌症进化
2018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个来自英国和美国的联合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了一种使用人工智能预测肿瘤可能如何改变以及如何在病人体内传播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题为“Detecting repeated cancer evolution from multi-region tumor sequencing data”。图片来源;Nat Me
人工进化蛋白因子加速体细胞重编程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Ralf Jauch课题组建立了一种人工进化重编程转录因子的筛选平台,以促进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生成。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为再生医学提供充足细胞来源,在研究与医疗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但重编程的诱导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Ralf Jauch 课题组将蛋白质工程和细胞重编程结合,设计并筛选出功能增强的、可加速体细胞重编程的蛋白因子。该研究在
蛙类洞穴适应的色素调节和进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洞穴适应是一种极端而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在两栖动物中,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很好地适应了洞穴生活,其蝌蚪常年生活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中,皮肤透明;而其成体则需要在洞外捕食,背部皮肤整体呈现深黑色。同时,暴露于自然光下的蝌蚪会在15小时候从透明变为灰黑色。提示其色素系统特别,既需要保证无光条件下极低的色素分布,又要保证光照下迅速的皮肤色素覆盖
“语言基因”对人类进化的作用遭质疑
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近年来被认为对人类进化至关重要的“语言基因”FOXP2,过去20万年里在人类身上并没有经历特殊变化。这意味着人类语言进化史与原先认为的不同,需要新理论来解释。FOXP2基因与人类语言能力有关,其缺陷会导致语言障碍,患者拥有正常的认知能力,但不会说话。2002年有一项研究提出,现代人类即智人的FOXP2基因中有两个独特突变,它们是在过去20万年里产生的,可能导致人类祖
Nature:利用CRISPR让一个靶基因在一天之内经历整个进化过程
2018年8月7日/生物谷BIOON/---生命是极其多样化的。通过服用抗生素来阻止感染或使用酵母酿造啤酒,我们正在使用通过自然进化产生的有用产品和过程。但是,当我们想要的性状在自然界中无法找到时会发生什么?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利用进化力量的变革型新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8月1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CRIS
Nat Neurosci:神经紊乱是大脑进化错误的结果吗?
2018年7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来自澳大利亚几个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一些神经系统障碍可能起源于进化的错误。在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期刊的研究中,该团队描述了他们的想法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随着科学家对我们的大脑研究的越来越深入,他们正在提出了新的想法来解释他们的观察结果。一个很大的研究领域是神经系统紊乱,比如精神分裂症。这些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产生时发
梅奥诊所嫡系部队Vyriad成功牵手辉瑞与Merck,共同推进「溶瘤病毒联合PD-L1抗体」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近日,从梅奥诊所分拆出来的Vyriad宣布与Merck/辉瑞合作,在一项1期临床研究中评估溶瘤病毒Voyager-V1联合PD-L1抗体Avelumab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关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结直肠癌是我国乃至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所有肿瘤的第3位,成为全球第四大癌症杀手(肺癌,肝癌和胃癌之后),其中患
研究揭示驯养酵母菌的起源和适应性进化机制
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于酒类酿造和食品发酵等行业,其被人类利用的历史已有近万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被称为“第一种家养微生物”。酿酒酵母也是一种在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进化生物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的模式生物。对该种酵母菌起源与演化的研究也一直是一个热点领域。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白逢彦研究团
重磅级文章共同聚焦胰岛素最新研究成果!
我们都知道,机体胰岛素能帮助调节血糖水平,而在糖尿病患者中这一功能或许被阻断了,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将目光放到了胰岛素的研究上,本文中,小编就整理了近期与胰岛素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分享给大家!【1】JCI:新分子或可解决β细胞胰岛素分泌不足难题doi:10.1172/JCI120115Neuronatin是一个印记基因可能参与人类肥胖,以激素和营养敏感性方式广泛表达在神经内分泌和代谢组织中。但是该基因
研究发现基因逃离着丝粒区域的进化趋势
着丝粒及其周边是植物基因组中进化最快、结构最复杂的区域。着丝粒与近着丝粒区域不仅经历着快速的序列变化与结构重塑,而且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也是新基因起源的热点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明生研究组,在完成短花药野生稻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BAC测序和物理图谱等信息,完善了短花药野生稻十二条染色体着丝粒和近着丝粒区域的序列。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稻属及其禾本科植物着丝粒区域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