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自动化基因组编辑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CRISPR/Cas9系统极大丰富了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编辑方法。但由于CRISPR/Cas9系统高效的致死筛选能力和原核生物普遍的低同源重组效率,多靶点和自动化的基因组编辑仍难以实现,严重限制了菌株的遗传改造效率。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郑平带领的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团队、研究员孙际宾带领的系统生物分析团队以及研究员王猛带领的高通量新分子生物合成团队合作,在
类转录化学药物诱导型基因组编辑和转录激活系统
小编推荐会议:2018基因编辑与基因治疗研讨会生物学变化多受到高度动态的分子事件调控,为了更精确的理解并研究这些过程,应用条件性可诱导的技术手段是十分必要的。此前,得到广泛应用的药物诱导技术之一是通过配体结合激发雌激素受体蛋白(ER)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转运。在没有激素配体的情况下,ER与热激蛋白(hsp90)结合定位于细胞质中;一旦与配体结合,ER与hsp90解离,并转运到细胞核中。类
AJHG:新型过滤性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或能帮助研究人员有效避免研究死胡同
2018年3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解决了从事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GWAS)的科学家们所面临的难题,这些研究人员能采用新方法来战略性地筛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基因,他们希望这项策略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避免死胡同,加速多种人类疾病的研究,比如
对人类胚胎进行基因组编辑引发广泛的伦理讨论
2018年1月31日/生物谷BIOON/---多年来,科学家们利用一种强大的被称作CRISPR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在人类胚胎上开展实验,以便观察他们是否能够校正基因突变或降低疾病风险。2017年9月,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Kathy Niakan和同事们报道了他们在人类胚胎上使用了这种工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人体发育[1]。利用CRISPR对人类胚胎进行修饰引发了一场关于人类基因技术伦理的健康争
猕猴桃多重高效基因组编辑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猕猴桃因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风味而成为重要的全球性新兴水果。随着我国及世界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如何快速高效地创制优异特色新种质并培育新品种,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目前,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关联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associate
自然子刊:揭示基因组编辑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组与上海科技大学陈佳研究组、南京医科大学沈彬研究组合作研究揭示了胞嘧啶脱氨酶(APOBEC)在CRISPR/Cas9引发的DNA断裂修复过程中产生突变的新机制,为进一步提高基因组编辑保真度提供了新思路。CRISPR/Cas9是迄今为止最为高效便捷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虽然其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
Microb Cell Fact:谷氨酸棒杆菌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获进展
谷氨酸棒杆菌是一个重要的氨基酸生产菌株,其氨基酸产量每年超过400万吨,近年来被广泛用于生产各种天然和非天然产物,预计到2020年谷氨酸棒杆菌发酵产品市值可达204亿美元。传统的工业菌株主要依赖长期的理化诱变及筛选获得,这个过程漫长,基因组水平实现快速、高效的理性编辑依然是谷氨酸棒杆菌代谢工程改造的难点。近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系统与合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开发了谷氨酸棒杆菌的CRISP
PNAS:不同患者的机体基因组或会影响基因编辑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7年12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开始在临床试验中进行测试了,研究人员能利用CRISPR-Cas9和其它技术来直接对人类机体细胞的DNA进行编辑,多项临床试验都处于招募受试者或计划阶段;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儿童医院及蒙特利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就通过研究发现,个体与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或许会削弱基因编辑产生的效率,在更罕见的情
247项全基因组关联性研究发现:较高的癌症风险或归因于机体的进化适应性
2017年12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塞浦路斯大学的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居住诸如丹麦和挪威等低温度地区的人群或许是世界上癌症发病率最高的。这篇研究报告中,研究人员就提出了一种假设,即人类在极端温度下(比如寒冷和高海拔)机体的适应性或许和癌症风险增加存在一种进化关系。图
《Nature》超越微生物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寻找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的真正关联
哈佛医学院的小鼠研究为寻找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铺平了道路 我们也许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对于某种疾病而言,当比较足够多的患病与不患病人群基因组后,有可能就可以找到与疾病相关的遗传变异。这也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背后的理论基础,自第二代基因组测序技术兴起之后,十多年来,科学家们正在利用GWAS寻找包括精神分裂症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在内的疾病遗传基础。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