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ell Bi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构建出的胚状体揭示BMP4破坏胚胎对称性
2019年7月4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胚胎如何打破对称性是一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人胚胎干细胞(ESC)在实验室中构建出早期人类胚胎模型,并且这种模型要比之前任何实验室构建的胚胎模型都要复杂。他们还发现蛋白BMP4的使用破坏这些胚胎模型(称为胚状体)的对称性,或者说从圆球体变为一种具有前端和后端的结构。令人吃惊的是,这能够发生在含有BMP4但没有母体
Science子刊:利用外泌体实现干细胞移植有效性的无创检测
2019年5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人类临床试验中,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增强心肌功能和治疗其他疾病的疗法开始显示出希望。然而,除了观察临床结果外,目前缺乏一种可重复的、对时间敏感的、非侵入性的工具来评估目标器官内移植细胞的有效性,这阻碍了干细胞领域的进展。图片来源: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马里兰大学医学院(UMSOM)、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
Mol Cell:干细胞是分化还是保持多能性?TDP-43和paraspeckle起关键作用
2019年5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可以转变为体内的任何细胞或保持它们的原始形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亥姆霍兹慕尼黑中心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描述了细胞如何决定选择这两个方向中的哪一个。在他们的研究中,他们鉴定出一种蛋白和一种核糖核酸(RNA)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的发现还允许更好地理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即一种影响运动神经元的进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第2期)
2019年4月27日讯/生物谷BIOON/---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在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这些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基因疗法!OTL-300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T)成功减少患者输血需求
2019年04月30日/生物谷BIOON/--Orchard Therapeutics是英国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的基因疗法改变罕见病患者的生活。近日,该公司在华盛顿举行的第22届美国基因与细胞治疗学会(ASGCT)年会上公布了实验性自体、体外、慢病毒、造血干细胞(HSC)基因疗法OTL-300治疗输血依赖性β地中海贫血(TDBT)的完整临床概念验证(proof-of-concept)
Cell:通过构建胰腺癌干细胞分子依赖性图谱,揭示胰腺癌治疗新策略
2019年4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耐药性和癌症复发仍然是胰腺癌治疗所面临的关键挑战。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使用RNA测序(RNA-seq)、染色质免疫沉淀测序(ChIP-seq)和全基因组CRISPR分析来绘制胰腺癌干细胞的分子依赖性图谱,其中胰腺癌干细胞是优先驱动肿瘤发生和进展的高度治疗抵抗性细胞。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8
诱导多能干细胞“异体移植”安全性获得确认,患者恢复良好!
来源:新华社、中国新闻网、日本共同社2019年4月18日新华社东京4月18日电 日本科研团队18日报告说,他们在两年前为5名眼疾患者移植了异体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育出的视网膜细胞,目前已可确认这一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受试者没有发生明显的排异反应和副作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项目带头人高桥政代表示:“我们认为(该研究)的安全性已得到确认。对于用在哪些病例效果好等问题,将启动新的临床研究。”诱导多
这些成果,会让你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安全性有新认识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应用和研究中。随着突破性治疗成果的不断输出——让瘫痪病人拥有重新站立起来的机会,帮助不孕家庭圆生育梦,让一些过去无计可施的罕见病人有了新生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变得更加广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疾病的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实,这种疗法也开始受到更加多的病人关注。常常有人留言咨询,这类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今天我们来看一些数据。20
利用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开展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
2018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上个月(2018年10月)开展的一项外科手术中,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神经外科医生将240万个细胞移植到一名帕金森病患者的大脑中。来自一名匿名供者的外周血细胞经重编程后产生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随后将iPSC转化为多巴胺能前体细胞(dopaminergic precursor cel
新方法改善干细胞疗法安全性
2018年11月18日/生物谷BIOON/---在澳大利亚南部,一种传染性的面部肿瘤在袋獾(Tasmanian devil)中肆虐。在袋獾为争夺食物或交配权而相互撕咬时,肿瘤细胞会借机进入被咬的袋獾脸上的伤口,并以惊人的速度扩散,造成袋獾脸部溃烂,气道堵塞,难以进食,在饥饿中死去。这种面部肿瘤的可怕之处在于被咬的袋獾的免疫系统并不识别这些肿瘤细胞,因而它们并未遭受免疫排斥,这样肿瘤就能够在被咬的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