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解析普通小麦亚基因组非对称调控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合作在The 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题为An atlas of wheat epigenetic regulatory elements reveals subgenome-diverge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developme

2021-02-09

HIV完整无损地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并在那里释放它的基因组

2021年2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海德堡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首次成功地对转运到被感染细胞的细胞核的过程中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进行了成像。通过成像获得的电子断层图像显示了这种病毒的蛋白包膜通过核孔---细胞核周围膜上的开口,允许分子进出。他们

2021-02-20

JAMA oncology: 基因组检测有助于预测前列腺癌恶化风险

近日,约翰·霍普金斯·金梅尔癌症中心和其他15个医学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市场化的基因组测试可以帮助肿瘤科医生更好地确定哪些复发性前列腺癌患者可以从激素治疗中受益。

2021-02-12

佛手瓜基因组及其果实发育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左进华副研究员团队与英国诺丁汉大学Donald Grierson教授 (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团队联合在农林科学Q1区Top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IF:5.404)在线发表了题为Combined genomic, tranomic,

2021-02-03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三维基因组调控机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宿兵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程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张世华研究员合作,以“3D Genome of macaque fetal brain reveals evolutionary innovations during primate corticogenesis”为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

2021-02-04

研究人员破译中华蟾蜍大型基因组揭示其“成功”的秘诀

  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隶属蟾蜍科蟾蜍属,俗名“癞蛤蟆”, 是我国常见且为人熟知的两栖动物。蟾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也是象征招财进宝的吉祥物。此外,蟾蜍还具有较高的医药研究价值,其耳后腺和背部皮肤的分泌物有较强毒性、成分复杂,主要是强心甾类化合物和生物碱,统称为蟾蜍毒素(Bufotoxin),有麻醉止

2021-02-03

利用种群基因组途径揭示褐家鼠大规模入侵新疆的过程

  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是全球性的家栖性害鼠。褐家鼠入侵新疆地区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较典型的“生态入侵事件”,已经给新疆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困扰,但似乎并未引起广泛关注。20世纪70年代末,科研人员首次在吐鲁番发现褐家鼠,到本世纪初期,褐家鼠几乎已遍布新疆全境的160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兰-新段铁路的开通使京

2021-02-02

研究揭示人类大脑进化的基因组调控机制

  人类大脑起源于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其最显着的改变是大脑的认知功能,反映在脑容量的显着扩大和脑结构的高度精细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哪些遗传改变造就了人类大脑”是学界长期力图解决的科学问题。所有器官包括大脑的形成均通过发育过程实现,人类独特的脑发育模式源于在进化过程中基因组不断积累的功能性突变。然而,由于物种间存在数以百万计的序列差异,

2021-01-29

中国农科院基因组所、国家基因库深化战略合作

2021年1月27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与深圳国家基因库签署“科研合作及开放共享”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农业资源的基因组学项目,在农业育种、植物系统发育进化、作物群体遗传学以及关键农艺性状的时空组学研究等方向上开展深化合作、进行协同创新研究及全面开放共享,引领深圳市生命科学领域突破发展。在风景怡人的大鹏半岛,有两所以“基因”为关键词的重要机

2021-01-28

Nat Genet:基因组结构的故障或会诱发B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生!

2021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产生抗体的B细胞中染色体排列方式的错误似乎在B细胞相关血液癌症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相关研究结果或能帮助寻找新型生物标志物来预测相关癌症的发生,同时还有望开发新型癌症疗法来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