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第一张昆虫全脑图谱绘制完成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领导的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昆虫大脑图谱,首次描绘了果蝇幼虫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连接,这是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成就,使科学家更接近对思维机制的真正理解
研究人员使用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技术对弓形虫速殖子增殖过程进行成像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能在细胞内寄生生活的寄生虫,它能够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动物,引发弓形虫病。处于速殖子阶段的弓形虫在宿主细胞内进行无性繁殖
Nat Biotechnol:构建出研究脂肪肝的类器官模型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构建出新型的人类脂肪肝类器官模型。他们利用这些模型来阐明药物反应,并建立一个CRISPR筛选平台来识别新型疾病介质和潜在的治疗靶标。
新型人脂肪肝类器官,可用于CRISPR筛选
研究团队在新开发的类器官模型上筛选了大量治疗脂肪肝的候选药物。有趣的是,研究他的观察到不同的脂肪肝类器官模型对药物的反应非常相似。因此,他们能够识别出在所有模型中都有效的药物。
肺癌类器官预测临床疗效总准确率高达83.3%
药物敏感性与临床反应的总体一致性可达83.33%,LCO-DST在预测晚期癌症治疗反应中有极高的准确性,其在精确医学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后续可进行大规模临床试验,确定不同类型疗法的精确截止值。
深圳先进院严飞团队通过超声分子成像肿瘤细胞上皮-间质转化,评估肿瘤转移潜力
为了实现对肿瘤EMT变化的在体检测,研究团队对处在不同EMT状态的早期荷瘤小鼠和晚期荷瘤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了E-cad-GVs/N-cad-GVs超声分子探针,并对肿瘤进行超声分子成像检测。
类器官立大功!我国科学家发表全球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肺癌类器官药敏测试预测临床疗效总体准确率高达83.3%!
肺癌有着极高的死亡率,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常常较差。目前已经开发出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分子靶向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提出个性化治疗方案
当类器官智能照进人类现实:未来的计算机会在人脑细胞上运行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在有生之年可以开发出由人类脑细胞提供动力的“生物计算机”,他们预计这种技术将以指数方式扩展现代计算的能力并创造新的研究领域。
《自然·衰老》:全海马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全面揭示APOE4促进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正如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这样,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忘记周围的人,忘记自己引以为傲的过去,失去丰沛的感情,最终丧失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