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途径
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3月13日刊登报告说,荷兰研究人员找到了近来广受关注的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的途径,这将有助开发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新方法。 荷兰伊拉斯谟医疗中心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人体呼吸道一些细胞的表面存在一种名为“二肽基肽酶-4”的蛋白质,它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受体,即病毒会与这种蛋白质结合,以它们为“登陆点”附着到呼吸道细胞上,随之进一步侵入和感染人体。
Methods:颠覆寄生虫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Plant Ecol:飞机草高耐性的维持对入侵性和生物防治的暗示
竞争力增加进化假说(The hypothesis of Evolution of Increased Competitive Ability, EICA)认为外来入侵植物在逃逸原产地专性天敌后,会将原先用于防御天敌的能量重新分配到生长和繁殖上,因而降低对天敌的防御能力,而增强其竞争力。但是,对这个假说的验证结果并不一致。
Ecology:丁建清等植物入侵性与地上地下资源分配机制研究获进展
生物地上地下互作问题是近年来很多生态学家关注的热点。植食者地上地下互作对于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很多外来植物的成功入侵归因于逃逸了与其协同进化的天敌昆虫(天敌假说)以及可能的资源再分配(进化增强竞争力假说)。然而以往的研究多集中于入侵植物与地上昆虫之间的相互作用,忽略了地下昆虫以及地上昆虫和地下昆虫之间相互作用对入侵植物的影响。
Peer J:扁虫“入侵”或威胁法国蜗牛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日前发表公报称,在法国北部城市卡昂发现了世界最危险的入侵物种之一新几内亚扁虫,这种扁虫嗜食蜗牛,作为美食的法国蜗牛可能面临威胁。
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