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Inoculation of bats with European Geomyces destructans supports the novel pathogen hypothesis for the origin of white-nose syndrome,”,文章中,研究者表示,白鼻综合征背后的真菌可能是来自欧洲的入侵者。
入侵植物特殊防御方式演化研究中取得进展
入侵植物在入侵地被昆虫取食的压力减小,尤其是缺少专食昆虫的取食。这将导致入侵植物的昆虫防御策略发生演化。植物减少防御的投入,而分配更多资源用于生长和繁殖。诱导防御是在植物受到刺激或伤害时才会表达出来,
莫让“爱心”助长生物入侵
虽然我国多个地方禁止野外放生巴西龟,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市民热衷于饲养和放生这种“危险的宠物”。23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许多专家再发呼吁,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莫让“爱心”助长了生物入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公布了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
中国确认544种外来生物入侵 已成最严重国家之一
记者从刚刚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3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以“生物入侵、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为主题,共有350余名中外专家参会,其中外籍专家约110人,分别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疟原虫入侵血细胞所需的核心区域
Methods:颠覆寄生虫的入侵机制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依次敲除了相关基因,发现目前公认的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感染机制并不正确,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Methods杂志上。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也同样适用于同一家族中的其他寄生虫(包括疟疾),且目前依据旧机制开发出的治疗药物可能并不成功。 弓形虫是一种主要感染猫的寄生虫,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温血动物也会被感染。
基孔肯亚热: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入侵美洲
最近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和阿拉伯半岛冠状病毒病例上,然而专家指出,另一个威胁-基孔肯亚热的传播正在悄悄进行,这种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引起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皮疹。这种病毒虽然不会致死,但症状加重会致残,针对此病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潜在向全球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风险远远高于中东冠状病毒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埃博拉病毒,预计基孔肯雅病毒引入到美洲、欧洲或者两州都会引入的病例数
Nat Materials:新型微芯片技术或可揭示肿瘤细胞如何转变至入侵模式
近日,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芯片设备,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清楚地观察到癌细胞的转移及入侵过程,这种设备也可以帮助检测新型的癌症药物,未来或许会被用于研究癌症转移的机械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