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16年研究进展

外泌体是一种存在于细胞外的多囊泡体,可通过细胞内吞泡膜向内凹陷形成多泡内涵体,内涵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其中的小囊泡。外泌体的直径在40-110 nm之间,其中包含RNA、蛋白质、microRNA、DNA片段等多种物质,存在

2017-01-16

肿瘤微环境通过向癌细胞传授生存技巧

根据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胰腺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癌症类型,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为第二。胰腺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8%,是唯一一个生存率仅为个位数的主要癌症类型。

2016-11-15

中山大学发现miR-24-3p抑制T细胞功能可作为鼻咽癌预后潜在标志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microRNA不仅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各类型恶性肿瘤中癌细胞与其所在微环境之间的交流。8月19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疆研究员在国际著名病理学期刊The

2016-08-23

液体活检中的,你知道多少?

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斯曼、兰迪·谢克曼和德国科学家托马斯·苏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囊泡运输系统及其运行调节机制研究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这种细胞外囊泡样结构就是外泌体。

2016-04-07

Cell:研究现状与未来方向

在多细胞生物中,相隔甚远的细胞之间仍可以交换信息。细胞一方面通过分泌出单个分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分泌一类外泌体来运输蛋白、核酸、脂质到靶细胞。

2016-03-16

袁正宏教授:与病毒

袁教授首先为大家介绍了外泌体的起源生成、外体纯化方法以及外体蛋白质质谱定量实验流程等外泌体研究方面的常识。接着,袁教授的演讲使我们了解到外泌体因其生成起源使其具有较弱的免疫原性,因此其可作为治疗性小分子的可能载体

2016-03-07

eLife:肿瘤微环境维持细胞存活 是重要手段

近日,来自美国莱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等多个研究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揭示了肿瘤微环境通过外泌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帮助癌细胞度过营养匮乏等情况的新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eLife上。

2016-03-08

余棣华教授:星形胶质细胞microRNA促进肿瘤脑转移生长

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终身教授,外科肿瘤实验室主任,肿瘤分子细胞学系副主任余棣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主题是《Astrocyte-derived Exosomal microRNA Primes Brain Metastasis Outgrowth》的精彩报告。

2016-03-07

2016与疾病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临床在沪隆重开幕!

3月3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临床隆重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将为行业内的专家和参会代表提供相互学习,讨论以及合作交流的契机与平台,探讨外泌体与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新发展。

2016-03-08

2016与疾病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临床在沪圆满闭幕

3月4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外泌体与疾病研讨会:从实验室到临床”在上海好望角大酒店圆满闭幕。

20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