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Biotechnol:张友明等发现直接克隆大片段DNA方法

近日,留学德国的中国学者符军和卞小莹在张友明博士的主要指导下发现了基于重组工程的直接克隆大片段DNA的方法。相关论文发表于4月29日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 微生物能够产生大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比如抗生素(红霉素),抗癌药物(埃博霉素)以及杀虫剂(阿维菌素)等等。

2012-11-18

科学家揭示克隆植物外观差异之谜

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克隆生物并不总是外观一致的:尽管事实上克隆生物是源于基因一致的生成细胞,但是它们的外观特征可能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可以被传递到下一代。 一支来自英国牛津大学和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研究小组提出,他们找到了植物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再生植物的基因组中携带了出现频率相对较高的新DNA序列变异,而这些变异并没有出现在供体植物的基因组中。

2011-08-11

德国MorphoSys公司将推出HuCAL抗体药物单克隆抗体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MorphoSys于23日宣称旗下抗体研究部门AbD Serotec将推出一系列新型抗药物抗体(ADAs)。 AbD Serotec计划近期利用人组合抗体库(HuCAL)技术新增的ADAs包括,抗阿仑单抗(Alemtuzumab,Campath)、贝伐单抗(Bevacizumab,Avastin)、英利昔单抗(Infliximab...

2012-05-25

PLoS ONE:人初乳中分离出HIV-1单克隆抗体

近日,来自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人初乳中得到能够中和HIV-1的黏膜单克隆抗体。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18日发表在PLoS ONE上。 在黏膜间隙能够产生有效的抗HIV反应,是发展HIV疫苗的一个潜在需求。在母乳中发现了HIV特异性的功能性抗体反应后,Sallie R. Permar表示,这些抗体反应可能对保护由母乳喂养的HIV暴露婴儿具有重要作用。

2012-11-18

Nature:如何黑暗环境中看清物体?

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美国科学家对猫的眼睛进行研究后发现,猫眼虹膜不需要经过大脑神经就可以看清黑暗环境中的物体,这是因为猫眼虹膜中的一种光敏感色素起着关键作用。 科学家称,猫眼瞳孔肌的运动不需要通过大脑神经信号来控制,而是由虹膜中的一种光敏感色素控制。

2012-11-18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药物—中国

BioInsight首席咨询师Yog:单克隆抗体一直被认为对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高的价值,原因在于其能与肿瘤结合而达到间接治疗作用,目前全球只有5家企业具有人-人单克隆抗体或人 源化抗体的产业化技术,行业年平均销售增长速度均超过了200%。不过,由于哺乳动物细胞规模化培养的成本和效率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依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替代传统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药物的确切时间依然不太明朗。

2011-11-15

PLoS ONE:弓形虫可操控寄生老鼠大脑不怕

科学家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寄生并操控受感染老鼠的行为,使其丧失对猫的天生恐惧感。相关论文发表在8月17日出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在自然界,猫的尿味是啮齿动物天然的威慑剂,这些小动物会灵敏地察觉这种味道并主动远离它们的天敌。但是最近研究人员发现感染弓形虫后的雄性老鼠在暴露于猫尿味环境后,其大脑中和性吸引相关的区域竟然呈现活跃状态。而与此同时,其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受到抑制。

2012-11-18

天然截短型EsDREB2B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获进展

干旱胁迫是导致作物减产的最主要的胁迫形式,干旱缺水是干旱区农业乃至经济发展的瓶颈。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克隆耐旱基因并转化农作物是目前最为经济、高效和绿色的发展策略。荒漠植物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体内蕴含特殊的“内在性”抗逆基因资源,有望从中筛选克隆得到功能强大的备选基因元件。

201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