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Gen:刘静宇等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致病基因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刘静宇教授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张学教授领衔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成功克隆颅内钙化疾病的致病基因。2月1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首次向世界披露了中国科学家在颅内钙化疾病研究中取得的新突破。
IBM团队研发新编程语言 梦想克隆人类大脑
再创造人类智慧是不可能的,而且我们甚至无法理解大脑如何工作。但是Dharmendra Modha正在与技术巨头IBM以及各个大学和政府实验室的团队合作,尝试建造一个大脑。 IBM公司设计的神经突出计算机芯片可视化网络。 这位印度出生的计算机科学家,2006年在硅谷的IBM研究实验室创建了Almaden认知计算研究所。
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项目入选2013年度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专项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13年山东省自主创新专项计划的通知》,由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的"全人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技术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应用"项目位列其中,并获批1000万元的省专项资金支持。
Cell Research:生殖细胞克隆新技术
在最近一期的《cell research》杂志上,来自洛克菲勒大学干细胞系的Ali H Brivanlou教授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主要介绍了最新开发出的一种能够人工诱导人源生殖干细胞的技术。
小心克隆氏症
克隆氏症是一种家族性的慢性炎症胃肠疾病(IBD)。尽管这种疾病已经被证实可由遗传引起,科学家们最近发现,某种肠道细菌的存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发表在Gut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报道,在老鼠,肠道中的细菌失衡,可以引起类似于克隆氏病的炎症,而且可以传染给其他的动物。根据这个知识,研究者们计划进一步发展现有的实践,将"健康的"细菌移植入病人的肠道,来建立一种克隆氏病的常规疗法。
四大利好因素将促进我国单克隆抗体产业跨越式发展
一、单克隆抗体的发展与应用 1975年,Köhler和Milstein运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抗绵羊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开创了抗体技术的新时代。1986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才批准上市全球第一个治疗性鼠源性单克隆抗体OKT3,由此拉开了单抗药物治疗疾病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