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利用电子显微镜捕捉到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过程

最近,刊登在Nature杂志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获得了促进冠状病毒进入细胞的突起蛋白的原子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分析或可为开发抵御冠状病毒感染的特殊疫苗提供思路。

2016-03-02

显微镜下的生命之美

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的科学家们通过光学显微镜拍摄了一系列细胞的奇妙行为,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勃发之美。

2015-09-29

结构生物学里程碑:低温电子显微镜技术时代来临

X射线晶体衍射技术即将成为历史,低温电子显微技术引起了揭示细胞内隐秘机制的革命。

2015-09-14

J Mol Biol:利用高速原子力显微镜测量细胞间作用力

细胞间连接在通信、运输、信号转导、废物清除和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个欧洲项目中,研究人员研究了生物物理力量如何能够影响这一系列功能的实现。 几乎在所有组织中,细胞间通信和信号转导是通过缝隙连接(gap junction)或细胞间通道来实现的。

2012-11-18

”观其变,灵动心生——奥林巴斯发布IX3倒置显微镜新品

北京 2012年7月13日 商 /生物谷BIOON/ 2012年7月12日,由奥林巴斯(中国)有限公司举办的“‘镜’观其变,灵动心生” IX3系列倒置显微镜新品发布会,在北京798艺术区成功举办。在此发布会上,奥林巴斯中国首次发布了倒置显微镜中高端产品---全新IX3系列。

2012-07-17

PLoS ONE:揭示卤素灯显微镜用于荧光细胞成像的新技术

近日,来自日本的研究者开发出了一种低强度的光源,允许生物学家不破坏活细胞的前提下使得活细胞可见并且处理活细胞。在活细胞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的显微镜依赖于强的紫外灯或者激光来照亮用荧光染料分子标记的细胞。然而高强度光源延伸的成像时间以及连续照射会对细胞带来损伤效应,尽管问题显得很复杂,但是研究者解释道,通过卤素灯来降低光源的强度可以解决光毒性的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近日的国际杂志PLoS One上。

2012-11-18

奥林巴斯发布IX3系列倒置显微镜

7月12日奥林巴斯在中国发布IX3系列倒置显微镜。此系列包括IX53、IX73、IX83三款型号,分别以不同系统配置与定位满足细分市场的需求。 据悉,IX3系列吸收采用了广大用户的实际要求,并融合了最新的触摸屏技术、高敏度的滤片技术、柔性一体化整合技术、LED光源技术等,可将活细胞巧妙地置于物镜镜头之上,实时连续观察生命微观结构功能的动态变化。

2013-05-22

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者罗雷尔逝世 享年80岁

Heinrich Rohrer 据瑞士媒体报道,瑞士物理学家、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海因里希·罗雷尔(Heinrich Rohrer)因病于5月16日在家中逝世,享年80岁。 罗雷尔1933年生于圣加伦州布克斯市,拥有瑞士联邦工学院博士学位。据媒体报道,1981年他与同事成功研制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2015-03-26

The FASEB J:科学家使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来解码机体肠道秘密

2013年4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英国食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基于原子力显微镜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用以帮助研究者解析人类肠壁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The FASEB Journal上。

2013-04-14

:科学家利用电子显微镜首次拍到DNA照片

在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推断出DNA的双螺旋结构59年后,意大利卡坦扎罗马格纳-格雷沙大学的物理学教授恩佐-迪-法布里奇奥,利用电子显微镜拍到这种支持生命的螺旋梯形结构的第一张直接照片。 以前科学家只能对DNA的结构进行间接观察。第一次发现这种双螺旋结构采用的是X射线结晶学技术,这项技术根据X射线遇到物质后被反弹回来的模式,重建它的结构。

201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