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实现活细胞及线虫体内DNA和RNA的同步荧光成像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研究员张忠平和王振洋领导的团队在生物体核酸结构的同步原位影像分析方面取得新进展,合成了一种具有高效生物膜穿透能力的阳离子碳量子点,实现了对活细胞及线虫体内DNA和RNA的同步荧光成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这是继该团队两个月前在该杂志发表细胞及生物

2019-04-04

J Nuc Med:新型成像技术能够监测阿尔兹海默症的病情进展

2019年4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好地预测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方法。根据发表在4月份的《Journal of Nuclear Medicin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水平进行成像,能够比β-淀粉样蛋白PET成像更好地预测疾病的进展。据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称,目前估计有530万美国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

2019-04-05

研究人员利用核素成像揭示纳米药物在肺部的时空分布

2019年3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PneumoNP项目旨在开发可以对抗肺部感染的新型吸入纳米药物制剂。这种新药由一种纳米颗粒携载一种抗生素组成。来自西班牙CIC BiomaGUNE的研究人员对这种治疗性纳米颗粒在大鼠肺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图片来源:PneumoNP-CIC BiomaGUNE这种制剂使用纳米颗粒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延长药物在肺部的滞留时间,实际上它也确实可以延缓并控制活

2019-03-29

慧研究组在骨关节炎基因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骨关节炎是与机体衰老密切相关的退行性骨关节病,严重影响老年群体的生活质量。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和耗竭被认为是骨关节炎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揭示间充质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将为有效干预骨关节炎提供线索和靶标。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北京大学汤富酬研究组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首次揭示表观调节蛋白CBX4具有稳定人间充质干细胞核仁异

2019-03-27

Sci Rep:癌症成像诊断技术有助于预防孕期紊乱

2019年3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用于检测某些癌症形式的成像技术还可以帮助检测妊娠期先兆子痫,直至其成为危及生命的疾病。先兆子痫是一种高血压疾病,占全球孕产妇死亡人数的14%,影响所有怀孕的5%至8%。症状可能包括尿液中的高血压和蛋白质,通常发生在怀孕20周后。(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这项研究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Scientific Repo

2019-03-13

Cancer Res:成像技术帮助鉴别肿瘤对放疗的耐受性

2019年3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头颈癌患者中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拉曼光谱(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能否有效地使一些患者免于无效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阿肯色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阿肯色大学医学科学(UAMS)的研究人员使用成像技术,发现辐射后小鼠的治疗敏感性和治疗抗性肿瘤之间存在差异。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期刊癌症研究中心,该研究揭示了脂质

2019-03-12

“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荣获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公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栋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成功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在科技界深具影响。入选

2019-03-09

研究揭示复杂流运动视觉错觉产生的脑神经机制

 2月19日,《神经科学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随着光流:真实光流运动向错觉光流运动转换的脑神经机制》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视知觉脑机制研究组完成。光流运动(Flow motion)视觉错觉包括旋转错觉、收缩和扩张错觉以及螺旋运动错觉。结合心理物理实验和脑功能核磁成像技术,该研究组

2019-02-25

Dev Cell:活体成像技术揭示大脑屏障破损修复机制

2019年2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体内称为上皮组织的细胞覆盖我们的器官,形成类似墙壁的屏障,保护我们免受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入侵者的伤害。当这些细胞之间出现潜在的有害间隙时,分子开关会被翻转以“通知维修工”修复泄漏。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开发的新型实时成像技术,首次直接检测到上皮组织中发生的短暂泄漏。他们的新显微镜屏障测定还使他们发现Rho的蛋白质的局部活化介导的修复机

2019-02-16

硅藻为啥擅长“捕”?中国科学家找到新机理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了自然界“奇葩”光合物种——硅藻如何利用其独特结构去高效地捕获、利用光能。北京时间8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以长文形式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基于该研究,科学家未来有望设计出可以高效“捕光”的新型作物。中科院植物所的沈建仁和匡廷云研究团队解析了硅藻的主要捕光天线蛋白高分辨率结构,这是硅藻的首个光合膜蛋白结构解析研究工作,为研究硅藻的光能捕获、利用和光保护机制提

2019-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