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癌蛋白能够短暂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
近日,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c-Myc能够短暂的控制线粒体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学变化,相关研究成果于5月21日在线发表在PLoS ONE上。 c-myc基因是myc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它既是一种可易位基因,又是一种可调节基因,也是一种能够使细胞无限增殖,获得永生化功能,并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
J Chromat A:超分子给药系统主客分子相互作用动力学表征方法研究获进展
超分子给药系统可以增加药物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药物(客分子)与辅料(主分子)结合的动力学常数kon、解离的动力学常数koff,决定药物从给药系统中解离、吸收的分子机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张继稳课题组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许旭教授、沈阳药科大学孙立新教授研究组合作,将“考虑药物-受体结合动力学行为”的药物发现新理念运用到超分子给药系统评价,发展了表征超分子解离的koff高效液相色谱理论和方法。
Structure:POT-1/TTP-1复合物调节端粒长度的结构动力学研究
2012年11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 对蛋白复合物调节染色体技巧的新见解有望促进抗癌药物的筛选方法。由生物工程教授Sua Myong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在Structure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Myong团队专注于了解能保护及调节端粒的蛋白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单元片段,能保护染色体中重要编码基因部分的损失或损伤,就像鞋带两头的小金属箍,避免末端散开或磨损。
PLoS ONE:新型计算机模型或可监测机体感染后肠道菌群的动力学特性
感染性疾病常常让我们浑身不自在,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利用特殊的计算机模型揭示了机体感染影响肠道天然菌群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或可帮助临床医生们开发治疗胃肠道感染及炎症的新型疗法。
Nat Neurosci:揭示神经回路的动力学机制或可助力研究阿尔兹海默氏症的靶向疗法
近日,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麦基尔大学等处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控制大脑记忆的神经回路及动态学机制,该机制同时也是海马体发挥重要作用的基本元件。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约共建药物代谢动力学烟台实验室
2013年6月17日上午,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烟台实验室"协议签订仪式在烟台举行。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校长来茂德、副校长王广基,烟台市市委常委、副市长蔡国华,市政协副主席、区工委书记刘洪波,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常务副主任、中俄基地管委主任季善亭,绿叶制药集团董事会主席刘殿波,烟台大学药学院院长、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傅风华等出席仪式。
Glo Pla Cha:常宏等在干旱加剧动力学机制上获突破
近日,国际杂志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刊登了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gnetostratigraph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records for a Late Cen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 drilled from Lop
Nat Methods:复杂体系酶与底物相互作用酶促动力学研究
3月5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叶明亮、邹汉法研究员带领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团队在复杂体系酶与底物相互作用的酶促动力学研究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