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eLife:揭示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延长机体健康寿命背后的分子机制

来自麻省总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二甲双胍或能通过刺激机体产生名为醚酯(ether lipids)的特殊分子从而来延长机体寿命,醚酯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组分。

2023-09-11

Nature子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刺激的环境让大脑保持年轻

最后,Gerd Kempermann 表示,虽然对于人类而言,生活方式如何影响行为,以及人类对外部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比小鼠要复杂的多,但人类与小鼠的基本表观遗传原理是一致的。

2023-08-07

《自然·精神卫生》:华山医院团队揭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之间的关联,健康多一点,抑郁少三分

在本周的《自然·精神卫生》杂志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教授联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冯建峰教授/程炜青年研究员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2023-09-18

单细胞分辨率下揭示卵巢癌腹水对肿瘤原发灶及转移灶微环境的重塑作用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汪希鹏教授团队,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博士后李子逸合作在

2023-08-21

Nature:胚胎中的感光细胞短暂迁离促进视网膜健康发育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葡萄牙古尔班基安科学研究所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揭示胚胎构建功能性视网膜所需的一些多任务处理能力的新机制。这一发现为了解健康器官是如何形

2023-08-25

不同的饮食方式对机体健康的影响到底如何?看看这些研究成果!

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饮食模式对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各异,而且近年来科学家们也在该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

2023-08-31

Nature子刊:复旦大学研究超28万人数据表明,养成这7种良好健康生活方式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57%!

说起抑郁症,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在如此“卷”的时代,压力无处不在,为了生计奔波劳累,为了学业拼命熬夜,濒临奔溃的情绪无法及时排解,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人患上抑郁症。当面对抑郁症的

2023-09-20

研究揭示多原发肺癌肿瘤微环境细胞组成及空间结构特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分子功能与机制研究组研究员朴海龙团队与辽宁省肿瘤医院胸外科教授刘宏旭团队合作,整合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及空间转录组技术,运用生物信息学及机器学习

2023-08-04

NEJM:“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再添重磅功能,改善心脏病患者健康

这些临床数据表明,司美格鲁肽对肥胖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有益,而且患者的获益程度与体重减轻程度直接相关。这些数据支持司美格鲁肽介导的体重减轻是肥胖的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的关键治疗策略。

2023-08-30

Science子刊揭示:大脑设定进餐时间的关键神经元,调节生物钟与代谢健康

“到点吃饭”跟“饿了再吃”到底哪种行为更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但其实这在我们前期的推送中其实已经给出过类似的答案:每天晚上9点前吃饭,综合癌症风

2023-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