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可破生物柴油原料瓶颈
在我国开展以木本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建设是可行的 中国客机航空生物燃油首次试飞成功后,燃油的原料——油料作物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淑钗看来,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沙荒等边际土地种植油料作物,不失为一种保证生物燃料原料供应的最佳举措。 “我国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地,若加强科研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发展潜力巨大。
拜耳作物科学在加利福尼亚开设综合研发点拓展美国业务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拜耳作物科学计划在加利福尼亚西萨克拉门托设立综合性研发点,以此巩固并拓展其美国市场蔬菜种子和生物植保产品业务。目前,公司在该处的综合研发点有一幢办公和实验大楼,占地10英亩,可以容纳大约300人。2014年,公司设在加利福尼亚戴维斯的蔬菜种子研发点及生物制剂业务管理部将搬迁至此处。拜耳在该综合研发点还将开设一个试验工厂,并在西萨克拉门托确定了用作温室和试验目的地块。
甘蔗细菌助农作物空中取氮减少化肥使用
氮肥过度使用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英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则有望降低这种压力,他们通过给农作物植入一种取自甘蔗的细菌,使作物从空气中获取营养成分氮,从而减少氮肥使用。 英国诺丁汉大学最新发表的公报说,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为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然而绝大多数植物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氮,因此许多农作物都须施用氮肥。不过,一些植物可在固氮菌的帮助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氮。
中国推进小众作物安全用药行动计划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近日中国农业部药检所拟定完成《蔬菜及特色作物安全用药行动计划》并进行了专家评议。该行动计划旨在加快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小众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合法农药品种短缺的问题。 近年来,一方面是中国蔬菜生产规模和连片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大棚蔬菜多年连续种植,病虫害严重多发。
巴斯夫将退出欧洲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
据《欧洲之声》报道,德国化学品公司巴斯夫近日宣布,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农民、消费者和政策决策者仍不能接受转基因技术,因此,其将退出欧转基因作物市场,并停止提供已获欧委会批准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和MON810转基因玉米,除继续保留在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研发机构外,拟将在德国和瑞典的相关机构转移至美国,不再继续投资和培育该市场。该公司的决定显示,对于转基因作物与产品而言,欧洲不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拜耳研究团队尝试通过利用作物学开发新药
“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持的973项目“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10月15日在京通过验收。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973计划顾问组成员(李振声院士、许智宏院士、朱作言院士、方荣祥院士),同行专家(李家洋院士、范云六院士、马红教授、万建民研究员、陈雁研究员、罗晓东研究员),项目咨询组专家(喻子牛教授、张芝利研究员),以及项目管理专家(王学才研究员)组成。
专家:转基因技术不会改变农作物的遗传规律
2009年11月,农业部批准发放部分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自此,转基因农作物安全问题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激烈争论。 转基因技术能够解决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问题,但由于需要评估转基因品种表现性状和遗传变异效应,大众质疑声不绝于耳。
寻找改变粮食作物性状的基因提高产量品质
11月7日消息,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社会进步的原动力。贯彻落实好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核心竞争力。 在常人看来,科技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知道它们重要,但不知道到底有多重要”,这是大家的共同感觉。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种子处理应用中心在京正式开业
11月10日,拜耳作物科学中国种子处理应用中心于正式开业并投入运营。这是拜耳作物科学全球的第七家种子处理应用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标志着继年初宣布成为科聚亚种子处理产品在中国的独家经销商后,拜耳作物科学依靠其强大的种子处理技术方面的实力和更加丰富的产品线再次发力,通过完善对种子公司的服务,提升种子价值,为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