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油料作物可破生物柴油原料瓶颈

在我国开展以木本油脂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建设是可行的 中国客机航空生物燃油首次试飞成功后,燃油的原料——油料作物麻风树结出的小桐子果实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 在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苏淑钗看来,按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利用盐碱、沙荒等边际土地种植油料作物,不失为一种保证生物燃料原料供应的最佳举措。 “我国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地,若加强科研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林业生物柴油原料发展潜力巨大。

2013-07-31

甘蔗细菌助农作物空中取氮减少化肥使用

氮肥过度使用会给周边环境带来巨大压力。英国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技术则有望降低这种压力,他们通过给农作物植入一种取自甘蔗的细菌,使作物从空气中获取营养成分氮,从而减少氮肥使用。 英国诺丁汉大学最新发表的公报说,植物会通过固氮作用将氮分子转化为氨,为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然而绝大多数植物只能从土壤中获取氮,因此许多农作物都须施用氮肥。不过,一些植物可在固氮菌的帮助下从空气中直接获取氮。

2013-07-30

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通过验收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主持的973项目“作物特殊营养成分的代谢及其调控机理研究”10月15日在京通过验收。 课题验收专家组由973计划顾问组成员(李振声院士、许智宏院士、朱作言院士、方荣祥院士),同行专家(李家洋院士、范云六院士、马红教授、万建民研究员、陈雁研究员、罗晓东研究员),项目咨询组专家(喻子牛教授、张芝利研究员),以及项目管理专家(王学才研究员)组成。

2011-10-24

Nat Cli Cha:气候变暖给作物产量带来的影响

3月1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刊登了美国和墨西哥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xtreme heat effects on wheat senescence in India”,在文中中,作者指出,气候变暖给做出的产量带来的影响比预计要大得多。 过高温度可加速小麦的老化从而降低作物产量,目前这一现象在很多作物模型中仍被低估,这项研究指出。

2012-03-08

袁隆平受聘河南粮食作物协同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

3月26日,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受聘河南农业大学,担任由该校牵头的“2011计划”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水稻首席科学家。科技部国家支撑计划专家组成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国辉同时受聘中心岗位专家。

2014-04-11

FCT:新研究证实转基因作物安全性

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公众和科学界的观点存在巨大差异。代表公众的环保组织甚至将转基因和污染等同起来。法国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不太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 研究人员检查了24项长期和持续数代的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研究,认为目前的证据显示,转基因作物的营养相当于同类的非转基因作物,可以安全地用于食品和饲料。 由于转基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产品,因此每一种转基因作物都必须单独的进行评估。

2012-11-18

Nat Commun:“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2013-08-29

“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 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严峻的粮食问题奠定了重要的科研基础。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