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国科学家建立了胰岛类器官体外长期扩增培养体系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近年来,胰岛移植作为新兴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供体胰岛的严重不足极大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普及。如何打破供体的局限,获得可用于移植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一直是糖尿病治疗领域的巨大挑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创性地建立了小鼠胰岛类器官

2020-04-09

Stem Cell Rep:开发新模型研究艾滋病对大脑的影响

2020年4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虽然使用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减轻人类HIV感染的许多负面影响,但在减少认知影响方面,医学上并没有取得同样大的进展。半数HIV患者患有与HIV相关的神经认知障碍(HAND),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从健忘和困惑到行为改变和运动缺陷。为了更好地理解手HAND的机理,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医学院和佩雷尔曼医学院

2020-04-14

Science:新研究推翻了1974年以来使用的细胞周期“快照”模型

2020年4月7日讯/生物谷BIOON/---细胞有一个很大的决定:它们应当复制还是处于静止状态?健康细胞可以任一种方式前进。癌细胞的复制开关停留在“开启”位置。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推翻了关于这些复制开关如何发挥作用的传统观点,即一种自1974年以来就被接受且被纳入到当前的教科书中的模型。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4

2020-04-07

冠状病毒模型显示,全球传播仍处于高危状态

2020年4月1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印第安纳大学与普渡大学印第安纳波里斯联合分校(IUPUI)科学院副教授George Mohler等人分析的数据,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的繁殖数量仍处于危险的高水平,需要更多的公共卫生干预。通过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收集的数据,Mohler和他的同事正在使用统计模型来确定病毒的动态繁殖数量。图片来源:Johns

2020-04-01

美国模型预测最高24万死亡病例 如何防范疫情恶化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最新数据,截至当地时间4月1日22时(北京时间4月2日10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超21.3万例,死亡病例超过4700例。美国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3月31日预测,即使在现有干预措施下,美国新冠肺炎死亡人数最终可能在10万到24万之间。这个预测数字说明了什么?最终情况会如此糟糕吗?多名美国医学和流行病学专家在接受新

2020-04-03

钟南山团队新研究:连花清瘟体外试验显示抗新冠病毒抗炎作用

连花清瘟胶囊主要成分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辅料为:淀粉。2020年2月 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最新研究认为,连花清瘟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出抗新冠病毒的作用。相关论文题为《连花清瘟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抗病毒

2020-03-24

特殊模型如何助力科学家们进行多种疾病的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读科学家们如何利用特殊模型来助力多种疾病的研究,分享给大家!图片来源:es.wikipedia.org【1】bioRxiv:特殊模型有望帮助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潜在药物靶点doi:10.1101/2020.02.26.961938近日,一篇发表在预印版平台bioRxiv上题为“Predictions for the bin

2020-03-21

新冠状病毒到底能在体外存活多久 ?

2020年3月16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可以在物体表面存活3天。随着美国冠状病毒疫情的持续加剧,在美国,清洁用品正在从货架上消失,人们担心他们接触到的每一个地铁轨道、熟食柜台和马桶座圈。但是新冠状病毒究竟能在表面停留多久呢?简而言之,我们不知道。一项新的分析发现,这种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3小时,在铜上存活4小时,在硬纸板上

2020-03-16

中国科学家体外重现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

 早期胚胎发育关乎生命本源,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原肠运动是早期胚胎发育最关键的阶段,早期胚胎发育和原肠运动发生异常往往导致妊娠失败和出生后器官缺陷等重大疾病。多年来,受限于伦理和研究技术等,灵长类动物胚胎原肠运动的研究非常有限,灵长类着床后胚胎发育对母体的依赖程度仍不清楚。我国科学家利用多年建立的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体外培养系统,将食蟹猴囊

2020-03-17

研究人员开发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

如何有效地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生态学的一个重点研究方向,也是我国生态领域的重大需求之一。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选取合适的恢复物种。传统研究中依靠人工经验和长时间的试种来完成此项工作,花费时间长,成功率低。基于具有相同恢复功能的物种在植物功能性状上存在一定相似性,科研人员开发了一个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物种筛选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植被恢复中。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

202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