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蛙属的多样性及系统演化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地处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横跨4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喜马拉雅 (Himalaya)、中国西南山地 (Mountains of Southwest China)、印度-缅甸 (Indo-Burma) 和巽他古陆 (Sundaland)。该区域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复杂多变的地形,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广泛的生态位,也为其拥有较高
棘腹蛙染色体易位重排的起源和进化研究获进展
染色体重排作为一种重要的突变形式,在物种形成和性染色体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然而对其作用的机制和过程还存在诸多谜团。其中,染色体重排长期被进化学家认为可以引起重组抑制,并导致种群的遗传分化。在三种主要的重排类型中,倒位所引起的重组抑制在很多物种中被验证。但是目前还并不太明确相互易位这种重排类型是否同样会导致重组抑制,尤其是在易位会引起大量后代
仙琴蛙时频域信息感知研究中获进展
声音通讯对发声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成功至关重要。动物声音信号编码着通讯所需的关键信息,其中时域信息和频域信息承担的作用在不同物种中不尽相同,即两种信息模式的贡献大小存在非对称性和物种特异性。但是人们对听觉系统如何表征这种贡献差异还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动物行为与仿生项目组的范艳珠、方光战等人以仙琴蛙(Babina daunchina)为对象,在其端脑、间脑、中脑左右两侧埋植电极(小脑作为参
科学家成功破译草莓箭毒蛙基因组
近期,中、美、丹科学家成功破译了草莓箭毒蛙的基因组,并揭示其基因组演化特征。该成果于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上。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捷介绍,箭毒蛙是生活在中美洲及南美洲加勒比海沿岸低地森林中的一种小型陆地蛙,它拥有强烈的毒性、绚丽斑斓的色彩及独特的生活习性。当地部族将它们分泌的毒素涂在箭上,故得此名。有些箭毒蛙身上携带的毒素强度甚至是吗啡的200倍。箭毒蛙是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发现棘腹蛙X染色体重排
性染色体进化理论认为,基因的重组抑制引起性染色体的分化,其后Y或W将积累性别相关基因,同时丢失与性别发育无关的基因,导致异配的Y或W染色体走向退化,并最终发生形态上的改变。反之,同配性别的X或Z染色体则因为重组而保持原来的形态。在自然种群中,X或Z染色体的形态改变十分罕见。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曾晓茂研究员团组成员夏云和原秀云博士,发现棘腹蛙中,X染色体发生了易位重排,呈现出明显的形
蛙类洞穴适应的色素调节和进化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洞穴适应是一种极端而有趣的生物学现象。在两栖动物中,红点齿蟾(Oreolalax rhodostigmatus)很好地适应了洞穴生活,其蝌蚪常年生活于喀斯特地貌的溶洞中,皮肤透明;而其成体则需要在洞外捕食,背部皮肤整体呈现深黑色。同时,暴露于自然光下的蝌蚪会在15小时候从透明变为灰黑色。提示其色素系统特别,既需要保证无光条件下极低的色素分布,又要保证光照下迅速的皮肤色素覆盖
仙灵骨葆:启动“真实世界研究”意味着什么?
日前,仙灵骨葆已启动监测10000例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注册登记研究,这也是国内首个壮骨类药品启动该项研究。对此,专家表示:虽然药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但是在上市后启动真实世界临床安全性注册登记研究,对于确定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具临床指导意义。真实世界研究与临床试验有何不同?众所周知,任何药品上市前都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来确定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但是
Science:一些两栖动物反击蛙壶菌感染
2018年3月31日/生物谷BIOON/---2004年到2007年期间,在巴拿马爆发的一种被称作为壶菌病(chytridiomycosis)的两栖类疾病导致了无数的蝾螈和青蛙死亡。不过,尽管导致死亡的致病真菌持续存在,但是某些物种从那之后已恢复过来。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巴拿马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这种致病真菌和它的宿主,揭示出尽管这种真菌仍然如以往一样具有致命性,但幸存下来的宿主物种不太容易
全球消化领域论文原来写了这些(上) ——趁蛙不在家,快读文献啦
小编推荐:您不可错过的2018(第四届)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吃喝拉撒睡”是每个人每天必有的常态,而占前三位的“吃喝拉”都是通过消化系统功能实现的,可见其重要性。吃喝不好、排泄不畅,不仅身体机能出现各种问题,表现出多种症状和体征,进而导致其它各种疾病,而且人也会经常不在状态,这可不是一瓶功能饮料能够解决的。一、
仙琴蛙鸣声音节功能研究获得进展
对发声动物而言,动物声音包含着物种信息、个体特征、地理位置、资源占有及行为状态等信息。可见,声音通讯是发声动物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其生存与繁殖成功的重要保证。既往研究发现,动物声音的不同部分往往具有明显不同的时频域特征,同种个体对这些不同部分亦表现出行为差异,暗示着声音的不同部分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意义。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声音通讯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声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