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柔性压力传感器使人造皮肤成为可能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有可能大面积使用、同时又具有与迄今性能最好的装置相媲美的灵敏度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2014-03-18

定制外骨骼:用3D打印变身“钢铁侠”

近日,仿生外骨骼制造商Ekoso Bionics同3D打印公司3DSystems合作“打印”了一款混合动力的机械外骨骼。

2014-02-24

App Phys Lett:万青等人造神经网络技术领域研究获进展

神经元晶体管(vFET)作为一种多功能、智能化的晶体管,在人造神经网络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类晶体管是通过电容耦合效应计算多端输入信号的加权和,来控制晶体管的导通和截止,能量消耗少,非常类似于人工神经元器件的工作模式。这类器件是在传统硅基电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复杂的CMOS工艺制作神经元晶体管,不符合低成本应用的要求,并在新一代柔性、透明电子学领域的应用面临了一定困难。

2013-04-16

PLoS Genet:基因敲除研究揭示大量基因影响骨骼

上海 2012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澳大利亚和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基因可能影响骨骼强度,而且这些基因可能在我们的身体内21000个基因当中大约占2000个。在一项新研究中,英国维尔康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参与一项全球行动:敲除小鼠基因组中每个基因,而且是每只小鼠只能敲除一个基因。

2012-08-13

Tiss Engin Part A:科学家开发出骨骼再生新技术

日本研究人员1日在美国《组织工程学》Tissue Engineering Part A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动物实验中仅利用干细胞的培养液就实现了动物受损骨骼的再生。而以往实现骨骼再生,需要利用来自骨髓的干细胞。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上田实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在干细胞的培养液中,有一些细胞因子可以调整细胞的增殖和死亡。

2012-11-18

:简单有机化合物能合成人造细胞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人员用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合成了能够自我增殖的人造细胞。这种增殖方式类似大肠杆菌的细胞有望成为探索生物起源的线索。 取得这项成果的是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菅原正等组成的团队。研究人员先利用类似界面活性剂的分子、催化剂以及水制成双层膜。然后把混有从大肠杆菌提取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和DNA合成酶的水注入双层膜,让膜包裹着含DNA的水,形成外观像细胞的直径1至10微米的球体。

2012-11-18

JBC:骨骼发育过程T3与Wn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

甲状腺激素(T3)作用于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来控制骨骼发育和维护,但是调节这些功能的信号通路还不明确。近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Graham R. Williams等人研究发现突变的甲状腺激素受体(TRβPV)在体内可以激活骨骼中Wnt信号,并阐明了在骨骼发育过程T3及Wnt信号通路相互作用。

2012-11-18

Res:科学家发明能将水变成氢能源的“人造树叶”

这种自给的廉价人造树叶可为偏僻地方和发展中国家提供电力。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近日研发出了第一款实用的人工树叶,可在光照下将水变成氢能源和氧气。该树叶模拟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绿色植物,把水和阳光转化成能量,这一科研成果对生产可持续能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化学研究述评》(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杂志上。

2012-11-18

PNAS:人造染色体可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

近日,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称,通过研制人造人类染色体(HAC)修复人类细胞基因缺陷的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基因治疗中采用的病毒载体相比,HAC可以避免其无法控制基因拷贝数目,以及基因突变和基因沉默等缺点。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