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人造血管

  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化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研究所与俄罗斯国家医学研究中心的联合科研团队研发出新型人造血管,可在人造血管材料内“预埋”人体上皮组织细胞,进一步研发可实现药物的“预置”。相关成果发布在《西伯利亚科学》期刊上。临床医学上采用人造血管进行心血管移植,然而其实际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这是因为,活体组织血管的内壁具有内皮组织细胞,可防止血栓的形成,人造血管

2018-08-14

实现“人造生命”里程碑式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创造”世界首例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了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把酿酒酵母细胞里原本天然的16条染色体,人工融合成单条染色体,且仍具有正常的细胞功能。既改变了染色体的结构,又仍保有生命的“活性”,人工蜕变出一个全新细胞。该成果于北京时间8月2日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这项工作完全由中

2018-08-03

开发出感知压力和让分离的蟑螂腿移动的人造神经

2018年6月2日/生物谷BIOON/---尽管可能是了不起的工程技术,但当今的假肢装置可能无法让人类大脑感到满意。瑞典隆德大学神经生理学家Henrik Jörntell 说,“如果你有一只假手. . .你能够以一种非常粗暴的方式控制它,但它没有给出任何反馈,那么它对病人来说就变成了更大的精神负担,并且他们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将他们的假体放到架子上。”但是,在一项新的Jörnte

2018-06-02

Cell:每天晒30分钟太阳有望提高学习能力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项研究在线发表在了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这项研究发现了阳光不为人知的奥秘——适度接受紫外线的照射,竟可以提高学习和记忆力!我们知道,紫外线会从多个角度影响到我们的健康:适度的紫外线照射能帮助我们合成维生素D,而过度的紫外线暴露则会诱发皮肤癌。这些想必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了。有趣的是,除了生理上的变化外,紫外线也同样会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一些研究发现,紫外线与我

2018-05-18

Cell:适度照射太阳光让你更聪明?我国科学家发现很可能如此

2018年5月19日/生物谷BIOON/---太阳紫外线(UV)照射是皮肤癌的主要原因,但它也提供了一些健康益处,比如促进必需维生素D的产生和改善情绪。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报道紫外线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增强学习和记忆功能。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Moderate UV Exposure Enhances Learning and Memory by

2018-05-19

美国开发出“大脑芯片”人造突触

人脑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神经元通过100万亿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传递指令,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图案,完成记忆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新兴领域“神经形态计算”的研究人员试图设计出像人脑一样工作的计算机芯片,通过模拟信号工作,类似于神经元。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神经形态芯片可以像大脑一样有效地处理数以百万计的并行计算,而目前只有大型超级计算机才可能实现。这种便携式人工智能方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便是

2018-04-05

专访李劲松博士:人造精子孕育"女儿国" 破解出生缺陷基因

   在刚刚过去的世界出生缺陷日(3月3日),世卫组织官网披露全球每年超过800万婴儿患有严重出生缺陷。剔除围产期环境因素和孕妇妊娠期用药不当等原因,绝大多数先天性缺陷都源于显性/隐性基因异常。因此明确亲代致病基因位点与遗传疾病的关联,对于孕前早期筛查的一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而言至关重要。神经管异常是我国常见的重大出生缺陷之一,其中遗传因素贡献度高达70%。复旦大学王红

2018-03-21

美国大学研发的人造心脏有望提供永久性修复

尽管人造心脏已经存在一段时间了,但现在在美国只有一种被批准用于人类使用,而且只是为了让患者在接受心脏移植手术时继续让他们的心脏保持跳动。然而,由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开发的设备旨在成为一种永久性修复。OHSU 人造心脏由现在已经退休的 Richard Wampler 博士发明,其与衍生公司 OregonHeart 合作于 2014 年开始研究该设备。该公司自此停止运营,因此该大学去年接管

2018-03-11

瑞士科学家用磁性微粒开发人造“白血球”

 据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消息,该校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系统研究所的一个科研团队用磁性微粒材料研发出一种人造“白血球”,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潜在应用前景。人体器官在受到病菌等侵害时,人体将调动血液中的白血球(如嗜中性粒细胞)迅速进入相应的器官组织,吞噬病菌或产生抗体,帮助机体防御感染。在这一过程中,白血球在人体血管内有着独特的运动方式,像风中的气球一样沿着血管壁旋转前进,甚至能够逆血管中血液

2018-02-12

麻省理工学院“类脑芯片”最新突破:人造突触问世,可将人脑能力“复制”到芯片 ,终端 AI 威力或不再受限

"-->人脑最不可取代的便是其综合处理的能力。人脑被柔软的球状器官所包围,这个器官大约含有一千亿个神经元。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单个神经元可以通过突触(即神经元之间的空间,突触中可交换神经递质)传递指令给数以千计的其它神经元。人脑中有总计超过 100 万亿的突触介导大脑中的神经元信号,在加强一些信号的同时也削弱一些其它信号,使大脑能够以闪电般的速度识别模式(pattern),记住事实并执行其它学习任务

2018-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