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建立研究取得进展
大的疏水分子,如类胡萝卜素,不能通过自然运输系统有效地从细胞中排出。这些产物在细胞内积累,影响正常的细胞生理功能,阻碍进一步提高微生物细胞工厂类胡萝卜素的产量。因此,大型疏水分子需要一种新型的人工运输系统,帮助其运输至胞外。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毕昌昊带领的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学技术研究团队和研究员张学礼带领的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团队进行合作,在大肠杆菌人工膜囊泡外排系统的
香港科技大学破解大肠杆菌素致癌机制
香港科技大学17日宣布,该校研究团队破解了人类体内大肠杆菌释放的“大肠杆菌素-645”引致大肠癌的机制,有助推动预防大肠癌的研究。据科大研究人员介绍,虽然人类肠道中的大肠杆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和调节免疫系统,但它们产生的大肠杆菌素是一种基因毒性化合物,能破坏真核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增加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由于这种化合物浓度低、状态不稳定以及生物合成反应路径过于复杂,科学家一直难以
牛奶中的大肠杆菌会让你生病么?
2019年8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前段时间,澳大利亚拉克塔利斯乳制品公司召回了8种牛奶,原因是担心这些产品可能受到大肠杆菌的污染。此次召回影响了在Coles、Woolworths、IGA等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南部零售商购买的几个品牌的牛奶,保质期到7月2日。牛奶提供了人类生长发育所需的许多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乳糖)和钙。但由于牛奶是如此完整的营养混合物,它也是
英国科学家成功创造彻底改变DNA密码的大肠杆菌
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在实验室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完全合成并且彻底改变DNA密码的生命体。2019年5月16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显示,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经过两年的努力,读取并重新设计了大肠杆菌的DNA,然后用经过改造的合成基因组创建了新的细胞版本。人工基因组包含400万个碱基对,该研究团队通过移除一些“多余的”密码子来重新设计大肠杆菌的基因组,每当遇到TCG(
PNAS:新技术可快速检测大肠杆菌
2019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华威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在几分钟内检测细菌的存在。目前测试临床样品或商业产品中的细菌污染情况通常需要数天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不能通过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它们可能造成重大损害,许多感染甚至可能会很快危及生命。例如,对于患有败血症的患者来说,诊断结果出来的时间每晚一个小时,死亡几率将增加8%。此外,研究发现,用于检测尿
构建出仅使用61个密码子的大肠杆菌
2019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在实验室合成的基因组替换了大肠杆菌的基因。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1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otal synthesis of Escherichia coli with a recoded genome”。在这篇论文中,他们描述了这种基因组替换和对冗余的遗传密码的剔除。
ISME:大肠杆菌耐受极端温度的机制帮助揭示其耐药性的成因
2018年9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很长时间以前,甚至在细菌与抗生素的抗争之前,它们已经需要面临极端温度的挑战。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研究小组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对极端温度的耐受性确实可以使大肠杆菌在抵抗某些抗生素药物方面产生优势。“我们这篇论文的主旨是“温度即药物”,这是因为我们发现对细菌造成的压力与药物造成的压力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的地方。“,对此,作者提出了进一步的问
Cell:大肠杆菌竟促进宿主的铁吸收能力
2018年8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的Bin Qi和Min Han证实作为一种导致食物中毒或从宿主身上偷走营养物的病原体而广为人所知的大肠杆菌实际上通过产生一种帮助细胞摄取铁的化合物在促进宿主健康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这项研究揭示出大肠杆菌让它的宿主受益的机制,这可能最终导致人们开发出最有效地治疗影响着全世界10亿多人的缺铁性贫血(iron def
助人体吸收铁 新研究找到大肠杆菌“益处”
大肠杆菌是人类肠道中最常见的可致病微生物,不过美国一项研究最新发现,大肠杆菌也有“益处”,它生产的化合物可帮助人体细胞吸收铁,未来有望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韩珉实验室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大肠杆菌生产的化合物“肠杆菌素”可以给人体带来益处。韩珉实验室的祁斌博士用基因被改变而无法生产“肠杆菌素”的大肠杆菌喂食秀丽隐杆线虫
研究揭示大肠杆菌鞭毛生长新机制
2018年5月14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台湾中央大学罗健荣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Frequent pauses in Escherichia coli flagella elongation revealed by single cell real-time fluorescence ima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