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叶绿体基因组树优化我国森林大样地群落构建认知
认知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即群落构建是生态学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系统发育群落生态学将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整合到群落生态学的分析中,为探究群落生物多样性的演化与维持机制提供了新视角。建立准确可靠的群落系统树是进行群落系统发育分析的前提和基础,分辨率较低的群落系统树可能导致对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的估计产生偏差,进而影响对特定群落生态过程的推断。目前群落系统树的构建主
Nature:研究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是在一系列镶嵌在光合膜上的蛋白质超分子机器中进行的,通过光驱动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反应中心电荷分离及光合电子传递,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ATP和NADPH),用于暗反应二氧化碳固定。PSI和PSII催化两种类型光合电子传递,分别为线性电子传递和环式电子传递。在环式电子传递路径中,由NDH蛋白复合物
Nature重磅:首个具有主动运输能力的“人造细胞”问世
长期以来,人造生命一直是生物医学界的前沿话题, 2020年美国科学家克雷格·文特尔团队向世界宣布,首例人造生命——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开启了“人造细胞”的新时代。但遗憾的是,研究发现这些细胞“复制品”往往缺乏执行复杂细胞过程的能力,如主动运输。近日,这一难题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科研团队联合在顶级期刊《Nature》上
科学家利用多能干细胞成功培育人造精子,可生育健康后代
人类生育力下降,已经成为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不孕不育患病率从1997年的11.0%上升到了2017年的15.0%,根据推算,在人口增速放缓的当下,到2023年时,在不足7亿的育龄人口中,预计将有超过1.12亿人面临不孕不育。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18%左右,不孕不育夫妻约有60
Nature:构建出人造细胞,可以模拟活细胞捕捉、处理和排出物质的能力
2021年9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无机物开发出了类似于细胞的人造结构,它们能够自主地摄取、处理和排出物质---重现活细胞的基本功能。这一发现为构建“细胞模拟物(cell mimics)”提供了一个蓝图,其潜在应用范围从药物递送到环境科学。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9月9日的Natur
Forests:金豆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解析研究中获进展
金豆【Fortunella venosa(Champ. ex Benth.) C.C.Huang】是芸香科中一种多年生常绿灌木。此物种为我国特有,分布区域与金柑【《中国植物志》 Fortunella hindsii (Champ. ex Hook.) Swingle】略有重叠,且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福建南平和江西永丰等地,在湖南宁远、茶陵和桂东等地也有发现。
研究揭示低温逆境下水稻叶绿体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创新团队研究阐明了PPR蛋白CDE4在水稻叶绿体发育,特别是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维持水稻叶绿体正常发育的分子机制,对深入了解PPR家族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叶绿体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上。据介
Science突破:继“人造精子”“人造卵子”后,日本科学家在体外成功构建卵泡及卵母细胞
生殖遗传是生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试图打破传统的生命孕育过程,为存在生育问题的患者带来治疗希望。问题在于,生殖细胞仅在生殖器官的特定环境中发育,而这个过程又极其复杂,因此体外重现该过程困难重重。当地时间7月15日,日本九州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报告了一项开创性的研
安徽农大汪松虎课题组阐明叶绿体逆向信号对植物抗盐应答的促进作用
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安徽农业大学关于盐胁迫条件下植物叶绿体活性氧自由基(ROS)稳态维持的机制研究,阐明了叶绿体的逆向信号对植物抗盐应答的促进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汪松虎教授为该文的通讯作者,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已毕业博士庄勇为第一作者。盐胁迫会对植物细胞造成离子毒性、渗透胁迫和氧化胁迫等伤害。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对盐胁迫非常敏感,会产生大量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