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巨献:人工智能研究领域重要成果!
时至岁末,转眼间2020年已经接近尾声,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21年,在即将过去的2020年里,科学家们在人工智能研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编就对本年度科学家们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重磅级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享给大家!【1】Nat Med:开发出新型AI诊断工具 不需要进行检测就能预测COVID-19的感染风险doi:10.1038/s4159
武汉金银潭医院:不仅是失眠、抑郁、肺功能受损,新冠患者出院半年后还可能面临二度感染
随着冬季的到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进入新一轮的传播高峰。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超9000万人确诊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人数破193万。尽管多数患者从COVID-19中康复,但是疾病对患者造成的长期影响尚不清楚。当地时间1月8日,来自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柳叶刀》上发布了一篇题
治疗慢阻肺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成功列名国家医保目录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宣布其一天一次用于慢阻肺维持治疗的三联吸入制剂全再乐(通用名: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及医保谈判,成功列名2020年国家医保目录。继2019年双支气管扩张剂欧乐欣(通用名:乌美溴铵/维兰特罗吸入粉雾剂)被纳入医保目录后,这是又一款进入医保目录的慢阻肺创新药物,意味着慢阻肺患者将获得更全面的长期规范治疗基础保障。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晚期肺鳞癌临床研究结果发布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而作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之一,晚期肺鳞癌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近年来新的治疗策略如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问世,推动了肿瘤领域里程碑式的进展,但如何选择合适免疫治疗药物、设计优效低毒的联合化疗方案仍是肺鳞癌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点。
研究人员基于纳米酶仿生设计人工过氧化物酶体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纳米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高利增、范克龙和中科院院士阎锡蕴团队通过整合纳米酶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仿照天然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因子的协同作用,设计了一种能够模拟过氧化物酶体内多种天然酶活性的纳米酶,并基于此纳米酶构建了一种可在生理条件下工作的人工过氧化物酶体(artificial peroxisome),并将其用于改善高尿酸血症和缺
Nat Commun:科学家有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能有效杀灭癌细胞的药物组合
2020年12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托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或有望预测哪些药物组合能够有效杀灭癌细胞。当临床医生治疗晚期癌症患者时,他们经常需要使用组合性的抗癌疗法,而除了癌症外科手术外,患者还经常会接受放疗、药物疗法或两种疗
Nature:构建出SARS-CoV-2感染的人远端肺类器官模型
2020年11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远端肺(distal lung)包含终末细支气管和促进气体交换的肺泡。体外三维人体远端肺培养系统将极大地促进对间质性肺疾病、癌症和SARS-CoV-2相关的COVID-19肺炎的病理研究。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以成人肺泡上皮细胞II型(AT2)或KRT5+基底细胞为来源
野生食用菌松乳菇首次在中国人工培育成功
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于富强博士及其团队开展的松乳菇人工培育研究取得系列进展,并于近日在贵阳种植园内出菇。这是中国首次有充分证据显示的松乳菇人工培育成功。松乳菇组属乳菇属红菇科,包括大部分可食用或药用且美味的乳菇,这其中以松乳菇最为著名,与松露、松茸、牛肝菌、羊肚菌、鸡油菌等名贵野生食用菌比肩,在北半球各国被广泛采食。于富强介绍,松乳
人工改造的外泌体传递miRNA和化疗药物逆转了肿瘤的耐药性
结直肠癌(CRC)是世界范围内第三大致死癌症,由于其侵袭性强、预后差和缺乏靶向治疗,因此发病率较高。基于5-氟尿嘧啶(5-FU)的化疗在CRC的治疗中起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使用5-FU会产生多药耐药性(MDR),从而严重削弱了治疗效果[1, 2]。最近,科学家们发现癌症耐药株中miRNA在耐药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且药物抗性的分子靶点和机制也被阐明[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