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数字化赋能智能制造,持续加码中国市场

庚子年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2020年变得与以往不同。新冠的爆发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举国努力之下,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发展也成为“后期情时代第二个战场”。

2020-08-31

Nat Med:开发出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检测2型糖尿病的数字生物标志物

2020年8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数字生物标志物(digital biomarker)”,它使用智能手机的内置摄像头来检测2型糖尿病,从而有可能为抽血和基于诊所的筛查工具提供一种低成本、在家使用的替代方法。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8月17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Medicine

2020-08-24

JAHA:探究含糖饮料、不加糖饮料和人工甜味剂饮料对心脏代谢风险的影响

2020年8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随着对摄入添加糖---特别是含糖饮料(sugar-sweetened beverage, SSB)---给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用非热量饮品取代SSB的效果给予了很大关注。《2015-2020年美国人膳食指南》强调了饮用不加糖饮料(unsweetened beverage, USB)的重要性,最

2020-08-17

助推生物药生产技术升级创新,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研讨论坛顺利召开

7月31日,由上海市食品药品安全研究会主办、复宏汉霖和Cytiva(思拓凡)承办的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研讨论坛在上海松江区举行,生物医药行业的技术专家、政策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的未来。论坛期间复宏汉霖与Cytiva(思拓凡)双方就连续化生产技术的开发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重点在复宏汉霖位于松江的生产基地开展连续化生产相关探索,为中国生物

2020-08-03

世界首个3D人工眼球问世

 最近,香港科技大学与美国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3D人工眼球。经过测试,其功能要优于现有的仿生眼,甚至部分性能超越人眼。结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杂志,题目为“A biomimetic eye with a hemispherical perovskite nanowire array retina”。研究人员将纳米光电传感器元

2020-07-20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光叶蕨人工繁育取得成功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光叶蕨于1963年首次在四川天全县二郎山团牛坪被发现。目前,数量不足100株,均为野生植株。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经过多年探索,近日科研人员依靠其珠芽成功实现光叶蕨人工繁育。此前,有机构开展了光叶蕨的孢子繁殖研究,但只进行到配子体阶段,未真正成苗。这使得物种总面积不到20平方米、总数量不足100株的光叶蕨随时面临灭绝风险。

2020-07-23

Curr Gene Ther:基于ADAR的人工RNA编辑有望用于基因治疗

2020年7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许多由点突变引起的疾病都没有现成的治疗方法。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Toshifumi Tsukahara教授及其同事们正在研究一种利用人工RNA编辑的治疗方法。人工定点RNA编辑是一种修改基因并最终调控蛋白功能的重要技术。Tsukahara团队正在尝试通过人工RNA编辑来修改转录物(RNA)的遗传密码

2020-07-20

Nat Metabol:新型算法或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帮助管理1型糖尿病患者

2020年6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监测手段开发出了一种新方法,其或能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身的血糖水平。图片来源:Wikipedia研究者Nichole Tyler博士表示,我们的系统设计非常独特,

2020-06-16

Nat Biotechnol人工子宫重大进展!科学家证明生物工程子宫可以怀孕!

2020年7月4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维克森林再生医学研究所(WFIRM)的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表明,生物工程的子宫可以支持受精、胎儿发育和正常后代的活产。随着进一步的发展,这一方法可能在某一天为由于子宫功能障碍不育症而无法怀孕的妇女提供再生医学解决方案。近日发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的这项研究中,科

2020-07-04

开发与活细胞一起工作的人工突触

2020年6月25日讯 /生物谷BIOON /——2017年,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新设备,它模仿了大脑高效、低能量的神经学习过程。这是一个人造的突触--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间隙--由有机材料制成。2019年,研究人员将9个人工突触组装成阵列,表明它们可以同时被编程来模仿大脑的并行操作。现在,在6月

2020-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