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发现并命名人口腔来源二氧化碳噬纤维新菌种

  近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张翼飞研究团队从慢性牙周炎患者重度病变位点的龈下菌斑中分离出两株细菌,经鉴定为二氧化碳噬纤维属的新物种,并命名为牙周二氧化碳噬纤维菌(Capnocytophaga periodontitidis)。研究人员对分离株进行了完整的多相分类研究,日前该新物种的发现和命名已得到专业认可,相关研究

2021-09-09

研究发现植物种子铁含量关键基因

 9月4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晁代印研究组题为NPF transporters in synaptic-like vesicles control delivery of iron and copper to see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鉴定到植物中铁运输关键基因NA

2021-09-07

Nutrients:植物性饮食方式或能让机体肠道微生物组更加健康!

2021年9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植物性饮食能给机体带来多种健康益处;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utrients上题为“Differential Effects of Western and Mediterranean-Type Diets on Gut Microbiota: A Metagenomics

2021-09-12

大戟质体系统发育基因组学研究中取得进展

 大戟属(Euphorbia)隶属于大戟科,为植物界最大的属之一,包含约2000种,生境类型多样。大戟属的形态特征高度趋同(非同源相似),是系统分类研究最困难的类群之一。1753年植物学家林奈建立该属以来,大戟属的“拆分”或“合并”处于争论中。近些年,分子系统学研究支持“合并”,即广义的大戟属,包含四个亚属:乳浆大戟亚属(subg. Esula)、

2021-08-25

东非高山特有千里木植物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千里木属(Dendrosenecio)隶属菊科(Asteraceae),包括11个物种和5个亚种,特有分布于东非高山地区,为世界著名的高山植物类群之一,也是研究高山植物辐射分化及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材料。长期以来,虽然学界高度关注这一类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标记来揭示其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该类群的分类处理以及其辐射进化模式问题未能得到很好

2021-08-05

研究开发出亚细胞区室工程策略进行复杂天然产物人参皂苷的异源生物合成

  在天然宿主中,复杂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和存储存在跨越多种类型亚细胞区室(如线粒体、内质网、脂滴、液泡等)的特征,甚至具有跨越不同组织器官的特征。例如,紫杉醇、阿托品生物碱、人参皂苷、大麻素和甾体激素等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其酶、辅因子和中间体等常具有区室分布的特征。这些特征虽然是宿主长期适应性进化的最佳结果,但也成为其高效异源生物合

2021-08-24

Science Advances:研究揭示生物力学特征参与袖蝶蝴蝶局部适应与物种形成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蔚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朱健课题组,在Science Advance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A widely diverged locus among Heliconius butterflies m

2021-08-18

植物小肽IRON MAN调控铁镉拮抗的机制研究获进展

  镉是对生物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镉易通过铁的吸收途径进入植物体内,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且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健康。增加植物外源铁供应或调控铁缺乏响应基因的表达量可以提高植物镉毒耐性。因此,解析铁镉之间的拮抗作用机制可以为增强植物镉毒耐受性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兰平课题组研究发现的植物小肽IRON

2021-08-24

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萜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类型丰富、结构多变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环境适应性与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等)、适应环境胁迫(如化感物质稻壳酮、植保素棉酚、昆虫拒食剂印楝素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萜类

2021-08-23

研究揭示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

不同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细胞命运可塑性高,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可获得全能性(totipotency),再生出完整可育植株。植物单细胞再生在农业、园艺上应用广泛,是遗传转化的常用途径。虽然较多种类的植物均实现了单个分化体细胞的再生,获得了完整植株,而关于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颖研

2021-08-12